张仪真厉害
跟老师读《张仪列传》读到张仪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得不说,张仪是真的厉害。
话说张仪游说完了最后一个诸侯国——燕国归附秦国后,他就要返回秦国报告秦王了,谁知还没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当上国君后,其臣子们自然也是迎合他的心意,于是在他面前诽谤张仪。这时,齐王也派使者来责备张仪(大概是游说过程中欺骗人的话或者骗人的事被齐王知道了)。张仪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杀他,就赶紧为自己想了个退路。他对秦王说,他有个计策想献给秦王,秦王问他是什么计策,他说:“为了秦国的利益着想,要使东方各国发生动乱,然后大王才可以多割得土地。现在听说齐王非常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去,这样齐国必然会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但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这计策对秦王来说可谓一举多得,既满足了他扩张的欲望,又能把他不喜欢的张仪赶走,还能祸水东引,所以秦王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魏国。齐王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
张仪离开了秦国,不用担心被秦王杀了,可是魏国因张仪而被齐国攻打,魏哀王很害怕。这时,张仪就告诉魏王不用害怕,他有办法让齐国退兵。
张仪让他的门客冯喜去楚国,然后再以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对齐王说:“大王您很恨张仪,可是您攻打魏国,会让秦国更加器重张仪。”齐王不明白,就说:“我非常痛恨张仪,不管他走到哪里,我都要派兵去攻打,怎么说这是让他更受到秦国的器重呢?”冯喜就说:“你这种做法正是让张仪更受信任。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就和秦王讲好,说:‘国时,本来就和秦王讲好,说:‘为秦王着想,要使东方动乱,然后才可以割得更多的土地。现在齐王非常恨我,凡我所在之处,齐王必定兴兵讨伐。因此我希望让我这不才之人前往魏国,齐王必定会兴兵伐魏。齐、魏两军纠缠在城下不能脱身,大王利用这个机会攻打韩国,进军三川,出兵函谷关但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近,兵临周都,周室必定会献出祭器。挟持周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和户籍,这是帝王大业啊。’秦王认为他说得对,所以准备了三十乘兵车载他入魏。现在张仪到了魏国而您果然攻打魏国,这就使您对内消耗了自己的国力,对外攻打盟邦,多树了敌人,面临危难,而使张仪更加受到秦王信任啊!这就是我说的您使张仪更受信赖。”齐王说觉得冯喜说的对,就下令撤军。
你看,同样的一番话,既让秦王不杀他,还又解除了他给魏国带来的灾难,真的是计策中的计策,跟谁说谁就落入他的算计。真是太厉害了。
张仪的结局是,退了齐军后他在魏国做了一年国相,就死在魏国了。
对于张仪,薛老师说他算无遗策,回顾他的连横游说,还真的是一点不假。由“算无遗策”突然想到诸葛亮。不过,诸葛亮全不为自己,张仪则全是为了自己,所以,虽然在历史上都很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历史地位的高低却绝不在同一个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