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未富,而亲已病
生活,到底是一条怎样的河?浮在表面,给别人看到的只是寥寥,水面下的故事令人唏嘘。
01
心理学教授,也在同一条河里淌着
这一周授课的教练,很受欢迎,将大脑结构、分工、行为这些枯燥的理论时,常常拿自己的老婆当案例。
比如,他说自己的老婆是“杏仁核女人”,容易暴躁,因为杏仁核是管情绪的。还说为了防止孩子从沙发滚下来,他老婆总是用眼睛看着孩子,等孩子滚下来时伸手去接,总是接不到,而他是把 ,手伸在沙发旁等着,因为神经元传输、联动肌肉反应是有时间的。还比如,谈到嗅觉,他说老婆第一次跟他见面时喷了香水,他很喜欢,而且一直记得。像她那样不修边幅的女性会因为见他而用香水,香水是什么问题并不重要,这种行为已经让他觉得很开心,味道很好闻。
在讲这些例子时,还常会说一句:我总是拿老婆做例子,你们会不会觉得烦?没办法,我只有这一个素材对象。
在梦的解析部分,教授说他做梦很多,梦到发财、数钱就很开心,醒来知道是梦,也会开心一阵子:反正发财也是为了开心,做梦也很开心,殊途同归。讲到冥想,教授说有钱有闲的人很喜欢练习,等他发财了,他会去深入练习感受。
研究心理学是因为爱好吗?没有同学问教授这个问题,但他说过:如果不是因为要工作,我可以不起床,不理解我老婆为什么不爱睡觉。
心理学教授是不是很懂人的心理?教授讲了个故事:
天气很热,跟老婆逛商场,出来时老婆说“你热不热?要不要吃冰激凌。”
咦,老婆长大了,会关心人了,立刻表态:“不热,不想吃,都是糖分,毫无营养。”
“杏仁核女人”脸色刷的变了。这才反应过来:老婆想吃了。赶紧赔礼道歉,赶紧去吃。
看起来,教授的生活也少不了我们普通人的那些烦恼和期待。
02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页页谜样的探险
下午赶去参加许老师第二届生命志工团队的毕业典礼,听到志工伙伴们的分享。
这一期都是女性,年龄有的跟我相仿,有的比我年长。在自我介绍中,除了是妈妈、妻子、员工,还会有“女儿”,不管长多大,心里都是渴望那份来自父母的爱。
职场女强人,工作业绩一级棒,但感觉不到自己好,只会在稍微做的不那么好时就跟自己过不去。难得穿裙装,反复询问领口会不会太低,会不会走光,其实很正常、很安全。怎么感觉到自己真的很不错,即使做错了也没关系?这是生活的修行。
单亲单身,跟妈妈同住,关系恶劣。工作平凡、其貌不扬、年岁已大,难道这样的“我”,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以往是频繁的电话亲友诉苦、埋怨,依赖别人。如今学习自己去面对,照顾好病重的母亲,成为家庭里被托付和信任的女儿和姐姐。这一路,并不顺利,否则不会差点被老师“开除”。
年轻貌美,阅历丰富,学霸出身,画的画美的像拍出来的一样,这样的人设,难道不是人生赢家吗?
当我的学业、事业都阳光灿烂时,我总恍惚站在悬崖边。那些隐藏在心底的欲望,释放出来真的好吗?
我被足够的支持之后,才去面 对遥远的时光。出生后的我,被抱起来,送去托儿所。有一次,我犯了错,跪在妈妈面前:说以后再也不敢了,不要把我送走。
一张张脸在面前掠过,当了解了她们的生命故事,才会感受到脸后面的波澜和泪痕,不然,人人都会觉得别人的生活要容易一些吧,或许,都是设置了加密程序的探险历程吧。
03
疾病和死亡的气息
婆婆病了,以为是咳嗽,顶多是肺炎。拍片后医生说要等专家会诊,情况不乐观。但那句“肺部有不明小洞和气泡、情况不乐观”让整个家庭的气压陡降。从上海的医院传到上海的家里,再传到南京,传到我的娘家。
婆婆打电话时有气无力,完全不是平时那个声音洪亮的老太太。哭泣和哭腔掩不住,给我发大段的短信:夜里睡不着,起来咳了五次痰,我舍不得楠楠(我儿子),晚上摸了他好几次。
她开始将自己的各种症状跟自己去世的妈做比对,比对的那么言之凿凿。
虽然我们劝慰她只是肺炎,急诊医生水平不高,但她操心的是儿子媳妇工作都忙,还有孙子孙女没人照顾,还要花不知道多少钱,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事。任何劝慰,在疾病,或者说死亡的面前都是那么无力。
我的外婆脑梗出院不久,家里人总是会怕小辈担心,常常报喜不报忧,我们总搞不清楚详细情况,但就脑梗二字,就让我如当头一棒,心里发慌。我7岁以前是以类似于“外婆的女儿”的身份养大的,外婆的衰老和疾病让我有急切的担忧和恐慌。
我没有想过,疾病和死亡会关联的这么紧密,也没想过会突然一起出现,这种气息,让我想到一句话:子未富,而亲已病。这里的富,既是指金钱,不能做到随便治、按最好的治,更是指时间,不能常伴身侧、端茶递水,每一次相见、探望,是跋山涉水之后的匆忙和告别。
我的外婆和婆婆,在生活这条河里,走了更远的路,踩过更深的水,并没有因此而超脱于生活之外,得出什么高大上的人生领悟,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酸甜苦辣,谁也不比谁容易,谁也不比谁艰难,更没有高尚和平庸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