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宽于律己,宽以待人”吗?

2022-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东龙

在成长路上,我们为了突出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宽容之心,常常会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人生信条。

但这个看上去很完美的哲理,却违反了基本的心理学道理:一个人对别人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是内在自我评价的反映。

也就是说,一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是很难做到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他们内心有一个标尺,时刻约束自己,而与别人相处时,则会用内心的“尺子”继续衡量对方,挑剔对方。

这就不难解释,在职场上,很多领导对自己要求严格,加班加点,也由此看不惯迟到早退的员工,即使别人有着正当理由,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体谅。

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总是尽心尽力,所以心中萌发出优越感:我这么努力,就有资格要求你,你让我失望,我也有权利指责你。

而要想做到宽以待人,则必须对自己也是宽容的,原谅自己偶尔的不思进取,纵容自己一些无伤大雅的快习惯。这样,再面对别人时,才会表现出同理心。

希特勒不抽烟,是个素食主义者,战场上的绝对坚强,授勋的战斗英雄。在父亲棍棒下教育出来的他,的确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但他高标准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破坏力,所作所为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反观老烟鬼罗斯福和睡到中午才起床的丘吉尔,纵容自己,才能做到以同理心包容别人。难得的宽容之心帮他们得到了突出的政绩,二人分别被历史评为“美国最佳总统”和“最伟大的英国人”。

就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自我实现者,一方面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报以深深的同情。

所以,努力尝试去做一个温和的人,宽容别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不完美报以理解和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