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钱包买房”?拿命买房到底值不值?
2015年央视《开讲啦》
“年轻人不要急着买房,这样的话父母还要给你付首付,努力奋斗,才能回报父母。” ——樊纲
2018年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坛》
“如果夫妻两人的钱包,加上各自父母的钱包,再加上各自父母的父母的钱包,能为你付首付的话,那么还是买房好。” ——樊纲
从提倡“反哺”到鼓吹“啃老”,我很想知道樊纲专家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六个钱包买房”,你是认真的吗?
“六个钱包买房”第一问:“凭什么?”
胎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硕博...很多人在“沉迷学习”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是早已满18法定的“完全能力行为人”了。
每个月以“生活费”的名头向家里索要生活费,躲在“象牙塔”里“拒绝长大”,甚至在走向社会之后的第一步,居然不是自己琢磨安身立命的办法,还想着从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那里搜刮“油脂油水”。
你理所当然“躺着要钱”的年纪总会过去,长过了18你身上就负担有赡养长辈的义务。
你指望这依靠“六个钱包”买套房子,请问以后你的孩子指望哪个钱包生活?请问你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指望什么支撑他们退休以后的生活?
三代人的毕生积蓄都压在一套房子上,你要知道人生并不只是“吃喝拉撒”,谁都说不准明天就有什么“大事”发生,到时候你是准备“卖间厕所”去救急吗?
“六个钱包买房”第二问:“为什么?”
毫无疑问,“房”是每个人生存的“刚需”,可“买房”,却够不上不成为“刚需”的条件。
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当下,买一套房对于事业根基不稳的年轻人来说,不论是在一线还是二线的城市,都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不少人为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起早贪黑成为“房奴”,或者换句话讲,也许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买那么一套“房”。
可我们冷静下来想想,买一套房真的有这么重要的吗?
是,没错,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寄人篱下”是一种悲哀甚至是一种耻辱。但你要知道,如果你选择了买房,你每个月的生活就总结为七个字“拆了东墙补西墙”。反过来看看租房的小伙伴,规规矩矩定好租期,在这个时间里,这就是你的“天下”,只要不拆房,什么都不会影响你的“精致生活”。
关于买房和租房的这笔账,每个人都有不用的算法,但在“租售同权”的条件下,为什么不选择更轻松让自己的活法?为什么不选择等到自己力所能及,再拍下购房的按钮?
年轻人的生活不是只有“房和票子”,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六个钱包买房”第三问:“要什么?”
孟非说,“一个人只有实现了经济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作为情感节目专家,这句话对于人的剖析我认为能够令人信服。
“集体浮躁”的大环境下,所有的年轻人都在面临一个问题——“要什么?”
长辈说“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讨个好对象,买个好房子,生个好孩子。”于是我们也就按部就班的读书、找工作、买房子...
可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买房?什么叫好房?房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没有。没有想过,因为来不及想,因为拿着家里的钱就只能按照家里人的想法走。
或者有。想过,想过不满意安排相亲的对象想跟自己心仪的人“私奔”,想过不听父母的“逼逼叨”自己生活,可是,养不起自己,到头来还是要向家里人低头。
你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人”,因为你始终无法让自己独立,你没有大声说话的底气,也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如果要使“六个钱包买房”成立,有且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这“六个钱包”都是你的。
所有的父母,或者父母的父母,你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们的孩子,你们也会偶尔有小病小灾,或者自己的“小愿望”。“人生在世,为了房子”,这是何其悲哀的事啊。
实在闲不住钱的话,买一份养老保险吧,那比买一套房子可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