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诗

8首著名的禅诗,以禅入诗,论诗如禅,一起妙悟精进!

2020-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哲学诗画

论诗如论禅,以禅论诗的真正核心在于妙悟。

——《沧浪诗话》

8首历史上著名的禅诗,以禅入诗,论诗如禅,送给大家,望早日妙悟。

0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无门慧开是宋朝一位有思想深度的著名禅师,留下著作《无门关》。诗偈是佛教学习经文参禅悟道表述心得体会的一种文体。有些经典的偈语同经文一样被流传。

精华美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02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

“流水下山非有意”,水从上往下流,只是顺应着自己的本性,没有刻意而为。我们人也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那么东西全是假的,只会让人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片云归洞本无心”,白云飘来飘去,也不是有心为之。我们人也不要用外在的言行来评判自己和别人,世间一切言语行为,都不过是心灵投射出来的影子。去掉这些,就可以看到每个人心中的佛性。

人的生活如果能如同云水一般遵循本性,那么所有的道路都可以成佛,又何必刻意修炼呢?人就如同铁树,花就是悟,人难悟正如同铁树难以开花。可如果每个人都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世间就会如同云水一般和谐自然,那该是多么美好呀!追求名利不如追求个人的自在。

精华美句: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03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

——元·石屋《山居诗》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事情不用提前操心。现在当考虑当下的事情,梅子熟了栀子很香,这样就很好。人生何必瞻前顾后想太多,珍惜眼前的美好,这样不更好吗?

精华美句: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04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

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

据传,其母亲朱氏,有一次梦见阳光直射口中,感而有孕。鸟窠禅师出生的时候,“异香满室,遂名‘香光’”。《宋高僧传·唐杭州秦望山圆修传》中说:“释圆修,姓潘氏,福州闽人也。生而岐嶷,长而俊迈。”

鸟窠禅师9岁出家,14岁到河南嵩山会善寺学习佛经。他“仪表容与,日新厥德,研穷经论,俄约观方。”21岁时到湖北荆州果愿寺受戒。后又到陕西长安西明寺跟从复礼法师学习《华严经》、《起信论》。最后投到福建长乐人、著名佛教改革家百丈怀海法师的门下,“根教相符,遂明心要”,颇得法师的真传。

精华美句: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05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清·张问陶《禅悦》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

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

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精华美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06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农夫一株株地插秧,低头就看见倒映在水里的天空。当我们心里没有杂念的时候就是悟道了。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推进。

精华美句: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07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

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昂然十分了。通过佛家的参悟,春天很自然地出现在自家的门庭内!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得呢?

精华美句: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08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元·石屋《裁缝诗》

这是一首讽喻诗。裁缝为了做衣,拿着刀尺为他人量短长,却从来没有为自己量短长。这世上的很多人不都是如此吗?有的人穷尽一生都在计较他人的长短,却从未回头正视自己的长短。

精华美句: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