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行走陕西省旅行·在路上

逝去的仙*游*寺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106人  一叶随风_c94d

逝去的仙*游寺

被黑河水库淹没之前的仙游寺,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聽說仙游寺是在五十二年前,那是WG第二年的1967年夏收時節。当时,全國的WHDGM正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開展著;革命、造*反、破SJ、大*批*判、文*攻WW...  ,一切都被顛倒了,一切都被搞亂了,世界好像變了個樣。

在《关中胜跡图》书中找到的古仙游潭图。

    哪年頭學校里有個慣例,即组织學工學農活動;每年的夏收,秋收都要組織學生們下鄉勞動,是所謂支援三夏 ,支援秋收。WG期間停课闹革命,沒人組織了。那时,我们几个人是西安十中的学生,看倦了城里的革命*狂潮和打打杀杀,就想去城外乡下玩玩,躲个清闲。我們自己用長途電話联系了周至(今天的盩厔县)縣革*委會,說我們是西安市第十中學的学生,想去支援夏收,對方問有多少人?我們回答有近千人 ,對方一聽非常高興 ,立即安排我們到團標公社。有了縣革*委會的上方寶劍,我們一行十余人就出發了。

水库淹没之前的古塔(法王塔,隋代),图片来自网络 整体搬移重建的新塔,怎么看都找不到感觉。图片来自网络

    先坐火车到武功车站,下了车向南直行三十里,到了团标公社团标大队。因有县革委会的安排,团标大队很欢迎我们,安排我们每个小队干一天活,每天拉架子车往麦场上运麦子,轮流在社员家里吃派饭。

金周至

    “金周至银户县,不要命的长安县...”,是那年头西安人常念叨的一段童谣。

    周至(盩厔)地处南山脚下,山水丰盈,是关中道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古称“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盩厔县因而得名。我们去的团标公社就是背依秦岭,前望渭河,绿野葱葱,沟渠遍地,更有大片在北方非常罕见的水稻田。夏日的村庄被树林包裹,蝉鸣蛙躁不绝于耳。景色不俗,物产丰富,在那个年代就是福地了,这“金周至”果然名不虚传。

瘿呱呱和侏儒

    今天的年轻人恐怕都没听说过“瘿呱呱”,更别说见过了。这是一种由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疾病 ,俗称“大脖子病”。我们夏收的地方几乎每个村子都能见到脖子上挂着一个布满血丝的大肉瘤的“瘿呱呱”。这种病除了累赘,不好看外,并不妨碍生育,而“瘿呱呱”的后代很容易出现“侏儒”而且很多都是先天弱智。

    一天傍晚,下工后去到派饭的农家,饭还没做好,我就进到灶房帮做饭的女主人拉风箱烧火。那年头,农村的灶头后面都是柴草堆,屋里很暗,借着灶火的亮光,隐约看到有个东西在柴堆里拱来拱去,开始以为是只猪,就没在意 ;饭做好了,女主人拿起一个馍馍随手朝柴火堆里一扔,一个活物接住就塞进嘴里。回头一看,着实吓了一大跳;那是个人,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混身赤条条,脏兮兮,埋在长头发下的一双眼睛像野兽一样发着绿光,正在狼吞虎咽。看到我的目光 ,那位农妇,很平静的告诉我;那是她的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侏儒、弱智、不会说话。对我的疑问,农妇只是简单的回答道;那怎么办?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总得养着他吧。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多一张嘴就要从家人嘴里刨出一份口粮。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从这粗手大脚的农妇嘴里说出来,是那么有震撼力,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一幕始终忘不了。

迷一样的仙*游*寺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来了八天,该回家了。从当地老乡口中听说,不远处有条从秦岭里流出来的河叫黑河,黑河出山的地方叫黑河口,有山有水有寺庙,风景不错,还有个黑龙潭可以游泳。当时就是奔着黑河口和黑龙潭去的。只知道有寺庙,并不知道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仙*游*寺。

水库淹没之前的大殿,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天一早,我们背着背包就上路了,临行前,团标的老乡給我们烙了好多锅盔和油煊馍,够我们吃两天的了。

    临近中午时分,就到了传说中的黒河口,河口很宽,足有2-3里宽,堆满河水冲击出的大石头。沿河岸上行不远,拐过一个湾,眼前霍然一亮;群山环绕中,秦岭流出的清净舒缓的黒河在这里画了个大大的园弧。弧顶是黑河水冲刷崖壁留下的一潭碧水,弧底是一湾浅滩。

    浅滩上种满了莊稼,其中有个小小的麦场,正值夏收,堆满了麦嵇子。再往上有座小寺院;是座很不起眼的小寺院,只有几排禅房,看起来和普通的农舍没啥区别。右边有座小砖塔,塔顶已风化呈颓势(后来知道这叫法王塔,非常有名的隋代古塔)。

    仙游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小而破;没有山门没有围墙。一处正殿,只比普通的民房高点大点,几间禅房也就是普通人家的砖瓦平房。

    一到仙游寺就觉得怪异 ,一是人怪,当地的人尽管衣着打扮与农民无异,但举止神态却一点也不像农民,似僧似儒就是不似农。二是对我们的到来很紧张,表面上很随和,但骨子里有一种戒备防范的意识。三是到处破败狼跡,被砸坏的碑牌匾额随处可见,正殿的大门也用条石木杠堵上了。

    后来才知道,当地一所学校的红*卫*兵不久前刚来破过“SJ”,所以寺里的僧人以为我们也是来破“SJ”的红*卫*兵,对我们的到来高度戒备。

    一到仙游寺我们就在麦场旁的大树下安营扎寨,立刻下黒龙潭游泳戏水,下午在附近山上采了些野山杏,渴了喝黒龙潭里的泉水,饿了吃自带的锅盔,我们自顾自的陶醉在这美好的山水之间。但我们知道周围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当天临傍晚时,突然听到大片的鸦噪声,说话间就见黑鸦鸦的一片如乌云降临一样;大群的乌鸦自天而降,在那座颓塔上长时间的盘旋,原来这座古塔就是乌鸦的巢。当天黒时,好象有人号令一样,突然就静了下来,一只乌鸦也见不到了。黝黑的夜空下,一座古塔和它所蕴藏着的一大群乌鸦就象浓墨一样泼下来,阴森森的,压的人胸口发闷。

    当天晚上我们就在麦场上铺开行李露营。戏嘻玩闹了一天,个个都精疲力尽,倒头就睡。谁知半夜突然下起了雨,夏夜的白雨来势汹猛,把我们都浇成落汤鸡。

台湾出的影印版盩厔县志是目前能找到的最齐全的地方誌。

    无奈,只好冒着大雨跑到寺里求救,僧人们慈悲为怀,把我们引进禅房,又烧水煮粥,救人水火。其实 ,僧人对我们态度的转变,主要就是看我们只顾山水戏耍,无意“破SJ”,聊天后,方知,皆为性情中人,这才去了防范戒备之心。

    那时候我们就是个中学生,文史知识有限,再者当时只衷情于山野风光,根本不知道这小小的仙游寺竟然有那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那么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段与古寺的邂逅很快就被忘了,直到九十年末,看到要修黑河水库的消息,才又忆起这茬事。那是为了解决西安市的水源问题,要在黑河口筑坝拦河,修建黑河水库。而仙游寺正好就在大坝前面的库底,整个被淹掉了。

    为了保护古跡,仙游寺被整体搬到大坝边上重建。

    看了报纸上的报道才知道这小小寺庙竟有这等来头。

盩厔县志中的一段记述文字,这廖廖数语就已奠定了仙游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盩厔县志中,这一小段文章里提到的人物就有隋文帝、王子安(王勃)、白香山(白居易)、苏东坡(苏轼)、秦穆公之女弄玉。

    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诗人游过这山野寺庙。白居易更是多次造访这里,诗赋多篇,千古绝唱《长恨歌》就是在这里写就的。全唐诗中与仙游寺有关的诗赋竟有四十余首,可以推断,盛唐时的仙游寺是它的鼎盛时期,以后就逐渐衰败。

    宋代大诗人苏轼亦曾多次来过这里,时任凤翔刺史的苏轼留有如下游记:

    “...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庢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於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苏轼在这里留下了“仙游潭五首”的名句。

    这里还留下了大量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铭题刻画。及官宦兵匪和“岁投金龙”祈雨的奇闻逸事。我不由得一次次赞叹,这小小的仙游寺竟容得下如此泱泱众仙。

形在魂散    仙*游逝去

    始自九十年代末的整体搬迁工程,对仙游寺无疑是一场灾难。重建后的仙游寺又去过两次,结果大失所望,这方面的评论太多了,不再赘言。在搬移过程中法王塔下发现了舍利子,曾经热闹了一阵子,但终归是庙拆神去,没了当年的灵气。

    记忆中那个群山聚翠、龙潭洇绕、晨雾钟声、古塔暮鸦,静谧而又神秘的仙游寺永远的逝去了。

一叶随风

2019.5.2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