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纳自己孩子的平凡吗?

2023-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瑜君有约

上午在文明实践中心参加了一个项目比赛,十二点才结束。

室外的雨一直没停,我和几个没带雨伞的参赛者,想在会议室等雨小点儿了再下楼。闲聊的过程中,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妈妈,说她的儿子小学五年级了,最近一段时间厌学情绪严重,不但成绩下滑厉害,连礼拜过后的返校都显得特别困难了。

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我轻轻的问了一句:孩子是在私立还是公立?跟孩子的老师了解过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吗?

回答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送的私立寄宿制学校,两周回家一次,目前已经五年了。由于老师更换频繁,平时不怎么跟孩子老师交流。

我沉默了。

我记得导师曾讲过,孩子十二岁之前,甚至是十六岁之前,都是不适合送寄宿制学校的,这个孩子从六七岁就被父母送进了私立寄宿制学校,孩子在最该拥有父母陪伴的时光,已经在寄宿学校独自坚持了五年了,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敢想象,这些年孩子内心爱的原野有多么荒凉!

当问到是啥让她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选择送去私立寄宿学校的时候,妈妈的回答是,管得严,想着可以让孩子成绩更好一些。

当问到目前比较揪心的问题是啥的时候,妈妈回应的是,在纠结小升初时给孩子选择哪所私立学校比较好?或者是考虑考虑公立学校?

我再次沉默了。

妈妈一直都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学业,学校,似乎压根儿没关注过孩子这个人。孩子都已经厌学了,下一步去不去学校还未可知,妈妈却在为纠结选啥学校。

后来,我轻轻的问了一句:如果让您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两者之间选一个,您会选哪个?

妈妈犹疑了一下说:干嘛非得选一个?没有可选性,两个当然都要选。

我定定的看了她一会儿,笑了笑,不想再多说话。

我似乎能够预见,不久以后,这个孩子会出现什么状况,这个妈妈会面临什么痛苦。

看来,这个妈妈对孩子还是有高期待;因为有高期待,所以会有严要求;因为有严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时,他本能便会选择逃避和退缩,进而可能会厌学辍学。

这让我想起曾一度流传的一个残酷真相:无论父母拼尽多少努力, 99%的孩子,终将平凡地度过一生。

关键是:父母能接纳自己的孩子平凡吗?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心路历程,也许是最好的现身说法。夫妻俩双双名牌大学毕业,可是顶着“学霸”家庭出生的女儿,却在“学渣”路上越跑越远:

他的女儿,不仅在学习上非常吃力,并且成绩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说释然,是假的,丁延庆也不甘心过,他曾逼着孩子高压学习,也的确帮助孩子追回一些成绩。

但是很快,他发现,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少,失去的快乐越来越多。

最终,丁延庆做了一个决定:放弃高压强制学习,接纳一个平凡的女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甚至是过人之处。

为人父母,更应该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优势,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路径去发展,最终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这番肺腑之言,也许是对所有处身教育焦虑中的父母最好的箴言。

接纳孩子平凡,不是从此放弃孩子,而是父母调整正确姿势,重新认识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发现属于他的特质,让孩子对自己做更客观的定位。

所有的不平凡,都是在平凡中成就。

也许父母的松手,送给孩子的是另一个耀眼人生。

咨询个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