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影评影视剧评故事~2018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2020-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好生活用力爱

闲赋在家,把之前听说不错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翻出来看了一遍。

这部剧由HBO与台湾公视于2019年3月联合推出。

看完惊叹,这确实是近年最好的华语剧了,豆瓣评分高达9.5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所讲述的故事,基于一起“无差别杀人案”。

剧集主线故事发生的两年前,一所戏院发生枪击案,一名男子持枪对观众进行扫射,造成了九死二十一伤的惨剧。

品味新闻台编辑台主管宋乔安(贾静雯饰)的儿子是二年前李晓明无差别杀人事件的罹难者,先生刘昭国(温升豪饰)是网络先驱报的创办人,夫妻在儿子走后因现实磨难渐行渐远准备离婚,但11岁的女儿行为却日渐失序,为了女儿终逼二人必须重新检视自己身上的伤口。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吴慷仁饰),在李晓明死刑定案之后,仍想要了解其犯罪动机,锲而不舍的他,开启了众人命运的连结。

受害者家属:贾静雯所饰演的乔安一家

宋乔安是这起电影院枪击案的当事人兼受害者家属,两年前,她陪同年幼的儿子到电影院看电影,途中因接听电话离开影厅,等自己赶回影厅时,儿子已被被弹药击毙。

对于儿子死亡一事,宋乔安一直感到深深的自责,也因此变得封闭而偏执,与过去关系亲密的丈夫和小女儿逐渐疏远。

与此同时,宋乔安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社会新闻SBCNews(品味新闻台)的负责人,因儿子意外去世的原因,她在工作上严厉到接近苛刻的程度,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从而被同事、同僚误认为是女魔头。

加害者家属:李晓明的父母及李晓明的妹妹

但作为加害者的亲属,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就能好过吗?

嫌犯李晓明的父母,为了赔偿卖掉全部家产。

不仅如此,两人还搬离了老家,每天戴着口罩,如蝼蚁一般卑微生存。

即便如此,公众和媒体对他们的口诛笔伐并未停止。

哪怕老两口当着所有媒体下跪道歉,依旧会受到各种拷问:

下跪是发自内心的吗

下跪是有人指导你们吗

下跪不能换回九条人命

而李晓明的妹妹,因为背负了“杀人犯亲属”的罪名,不得不改名,伪装成另一个身份生活。

从新闻系辍学的她好不容易用伪装的身份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获得上司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但不幸上司却是哥哥枪下的受害者家属——宋乔安。

虽然李大芝极力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在她做新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哥哥的事情——

哥哥突然被执行死刑,辩护律师和家属都没有接到通知,但是媒体却提前得知,并全程报道。

媒体指责家属不来认领尸体,不敢承担责任。

这样的新闻报道,让李大芝对于新闻工作彻底死心。当家属真去认领骨灰时,却又被宋乔安安排的媒体记者围追堵截。

她最终和上司宋乔安(贾静雯饰)吵了起来,宋乔安是受害者,她似乎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

李大芝是加害者的亲属,注定低人一等,但是李大芝最后喊出的那句话却让所有人反思:“你们杀的人,没有比我哥少。”

不仅李晓明的家属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就连为他辩护的律师王赦也难以避免。

刚出法庭,就遭到受害者家属泼粪。

杀人者当诛,这是大多数人的逻辑。

然而律师王赦有话说:

在律师王赦看来,罪犯也有人权,也应该受到司法程序的合理保障。

他一直为“无差别伤人案”死刑犯申诉,一次又一次……

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去探究和调查杀人案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对于凶手的处置,法律自然有公正的判决。

但作为一个常年和凶案嫌犯打交道的律师,王赦想要的并不是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快感。

他真正想做的是对这些凶案进行归因,从而在源头上,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然,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定充满了重重阻力。

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认同他,认为他是神经病。

被害者家属不理解他,认为他在揭伤疤。

就连加害者的家属也不愿配合调查,因为不想再无事生非。

发现了么,这正是《与恶》的高级之处。

它没有落入大多数犯罪题材影视剧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窠臼,去刻画加害方犯罪手段的凶残,抑或去呈现受害方昭彰正义的艰辛。

它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非简单地谴责某一个恶人或某一次恶行,而是试图去探究人性中最源头的恶。

因为“加害者”与“受害者”二者不能被标签化,“善”与“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错位——

以当中的剧情为例,杀人犯是恶,但受害方去伤害杀人犯的辩护人和家人,这难道不是恶吗?

精神病人伤害民众是恶,但一个未证实身份的人闯入幼儿园,就被媒体污名化为精神病人犯罪,这难道不是恶吗?

可以说,《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的野心就在此:

让观众撕掉这层标签,放下关于“善”与“恶”刻板印象的藩篱。

这部剧的每一集,都以Youtube上的网友评论作为开场。

这些评论里,既有对事件本身的客观讨论,但也充斥着无理智愤慨,甚至还不乏言辞激烈的网络暴力。

殊不知,有的人在惩戒“恶”的时候,已然成了恶的源头。

因为我们与恶的距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反观现实生活:

1.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8年11月辽宁葫芦岛司机韩某开着黑色奥迪车径直撞向排队过马路的小学生。

被撞的孩子们像保龄球瓶一样倒下,6人死亡19人受伤。

而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韩某与妻子发生矛盾了从而产生轻生厌世心理。

2.杭州保姆纵火案,导致原来和睦的一家家破人亡……

3.秦皇岛海港区团结里凯东超市缘于半个西瓜的杀人案,杀人者也是平时遵纪守法的隔壁老赵……

4.纠结好久的江歌,刘鑫案:闺蜜因为她的情感纠葛被前男友砍数十刀离世,在世的闺蜜却从未去看望过离世人的母亲……

5.老家的一个大学生,因被怀疑偷窃,为了给自己正名,跳江自杀。

6.《悲伤逆流成河》里,易遥在跳河之前说:将来,你们会说,我怎么不记得,我怎么不记得把红墨水丢过她身上,我就是闹着玩的,你们会说你们没有喂过她吃过垃圾,没有泼过她冷水,没有扒过她衣服,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太恶心了!实在是太恶心了!如果我永远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怎么被你们欺负,怎么被你们侮辱,粉笔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机烧头发是什么滋味,被你们一口一个一口一个叫杀人凶手是什么滋味,如果我永远忘不掉,你们也别想忘掉,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无形中,每一个随波逐流的人都成了加害者……

疫情下的恶:

1.无法理解的恶意瞒报

2月5日,新京报发出消息:晋江一男子赴宴,导致4000余人居家观察。

据悉,该男子从武汉返乡后,谎称是从菲律宾回来的。

然后参加了当地的宴请风俗,此次宴请有3000余人参加,之后,他又去参加婚礼,婚宴中又有近千人宾客。

至此,男子被确诊后,导致4000人需要居家隔离14天,其中有不少人被确诊感染。

此消息一出,评论区纷纷指责男子太坏。

明明是从武汉返乡,却撒谎是从菲律宾回来,恶意欺瞒,实在可恶。

可是,这类恶意瞒报的行为,真的不在少数……

2.拒绝检查、恶意使坏的

有些人恶意使坏:我不好,谁也别想好过,再一次见证了人性的恶。

在小区电梯的监控视频看到,物业为了避免电梯按键留存病毒,所以放置了抽纸,但是却有人拼命往纸上吐口水,然后再擦到按钮上。

来自东方市的张某智,更是嚣张。

他不仅可以隐瞒亲密接触从湖北返程的姐姐姐夫等情况,还在输液时往地上吐口水,与医护人员发生争吵,导致多名医护人员被隔离。

这些天,看了不少既不配合检查,又不主动上报的人,你无法揣测他们是怎么想的,“要死一起死”的想法,真的令人害怕和难过。

拒绝检查,不听劝的事例,还在屡屡发生:

进商场不戴口罩,打骂工作人员,进超市不配合量体温,最后被警察带走。

环球时报记者拍下9号武汉“应收尽收,不漏一人”下的一幕,一车的重症患者有的甚至坐在公交车的过道上,无辜的司机与患者之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司机甚至不知道该把他们拉往何处,交接人是谁,病人也不知道怎么办理入院手续……整个执行过程中处处破绽百出……

还有制作不合规口罩的,恶意散布谣言的,唯恐天下不乱的……

3.生而为人,还请善良

在特殊时期,真正的善良就是要降低家人、亲朋好友的感染风险,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得病,拖家人下水。

前线有背井离乡的医生、护士、警察、工人,他们都在争分夺秒的与病魔战斗,他们也在远离家人,远离妻儿,只为还大家一个锦绣繁华。

而在后方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添乱?

做恶的,最终也要尝下恶果。

有能力的,多关心别人,有钱捐钱,有物捐物。

没能力的,照顾好家人和自己,好好待在家里,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了。

在疫情下,有人彰显了恶,有人彰显了善,那些善良的人,就像温柔的日光,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