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方法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全网的知识触手可得,有人能利用学习资源光速成长,有人却得了知识焦虑。
其差别在于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
在介绍方法之前,先看看成人学习上存在哪些误区。
【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一手知识才是学习,“抄”别人的那不叫学习,而且丢人
我真的就有这个偏见,总觉得自己主动学到的才算自己的知识,看不上从别人那里抄,抄是学渣的专利,优秀的人怎么会去抄呢?其实这真的是一种固执的傲慢,短视。
本质上,我们现在所学的任何东西,都是抄前人的。这样想,就不觉得抄有多么不高级,有什么丢人了?而且职场中优秀的人都善于“抄”。当然这里的抄,不是去直接抄袭别人的内容和创意,而是能学习他人的经验,消化吸收,学为我用。
工作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结果为导向。面向结果,敢于抄他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抄他人的思维方法,抄他人的资源整合能力,用抄到的思维、方法、经验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事情办成,有所收获,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学习。
所以说,会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会不要脸,清醒认识“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敢于“抄”。
误区二:买书=读书,买课=学习
我又中招了,我特别喜欢买书,读到推荐好书的文章,我就忍不住要买,买书我真是从不眨眼睛的。最近搬家,搬的最多的就是书,而且好多书还没有读,暗暗发誓家里这些书不读完,我绝不买新书了。
有人看书强调数量,一月几本,一年下来几十本,给人读了很多书的感觉。这样的情况容易给人以虚假的自我感动。
当然多看书是好的,但是如果仅是追求看书的时间长短或者看书量,而缺少思考、不重视读质量,对于书,可能就是见过,而没法形成见识。
成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注重学以致用,避免虚假自我感动。
【高效学习四步法】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目的与目标不同,目的体现方向性,目标则是具体可达到的,制定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
举个例子,提升写作能力是目的,目标则可以是每周至少写两篇两千字文章。
如何找到学习的目的呢?学习目的和目标与工作或者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可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从长期来讲需要培养或者锻炼的能力。如果是从长期角度提出来,还可以从这件事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两个维度来选择。
比如从长期来看,养育身心健康的小孩对我的家庭是很重要的,而在养育方面我还有很多不懂不知的地方。因此,提高养育能力是学习目的,目标我就定在一个月读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并在家里实践所学理念,用写作输出学习和实践思考。
二、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获取优质学习内容
网络上的内容鱼龙混杂,根据学习目的和目标,通过找到那些高质量的信息源来搜集资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有多种途径获取优质学习内容,每种途径的特点不同所获内容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通过优质公号、知乎、豆瓣等获取信息;通过公开课学习或者专业培训建立知识体系,比如网易公开课、Couresera、MOOC等。
阅读领域内专业书籍,深化学习。
找领域内的专家交流,在具备一定积累后与专家交流往往能获取最前沿的信息,可以通过行业会议、培训、在行等多种渠道找到专家,跟专家交流或者提问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既可以使得提问有一定的深度又不会给专家造成难以回答的尴尬。比如可以跟专家交流,这个领域的优势资源有哪些?这个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或者成果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三、跟学习内容建立连接,在消化理解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主动思考,快速提取信息
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后,接下来是从信息源里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提取,才能让有效信息从对面的书里或者培训到达你这里呢。
这里有一个原则,主动思考带着问题读书或听讲,避免被动灌输。
比如读书或者听讲前问: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希望从本书获得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最好写一下答案,促使你真正思考这几个问题。
具备了对知识点初步认识,接下来可以通过知识分类,采用不同的策略对这些知识点区别对待。
2、将知识分类,区别对待
读书或者听讲来的知识点很多,通过分类,你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记忆或者理解它们。
这里将知识点分为五类,独立信息、观点信息、流程类信息、可感知信息和抽象原理信息, 五种不同的知识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认识掌握它们,或许会发现知识没有那么难了呢。
比如观点信息,体现的是作者的思考,观点不是事实,观点因人而异无所谓对或错,所以对这类信息没必要记住结论,重点去看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面对观点信息,尤其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识别讲话的逻辑是否合理。
3、理解知识点
认识了知识点的类型之后,接下来便是理解知识。
理解知识点从三个方面考虑,一理解概念(是什么)?二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从哪里来)三应用在哪里,价值是什么?(到哪里去)
以学习金字塔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举例说明:
是什么:以两周之后的知识留存率对比分析学习方式对于知识吸收的影响,发现听讲的留存率最低只有5%,而教授他人的留存率最高,达到90%。研究者将学习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学习,两周后留存率低于30%的为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试听和演示;大于30%的为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从哪里来:了解该知识点的提出过程。这些比例数字是怎么得来的,经过检索会发现学习金字塔源于戴尔经验金字塔, 它提供了各种视听媒体具象性的直观模型。 但是戴尔的模型里没有任何数字,也没有量化研究。在不断被引用的过程中,有人给每种学习方式加上了数字(可能并无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到这里我们知道每种学习方式对知识的留存率不同,尽管这些数字并不一定准确,但是仍然能说明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知识更高。
应用在哪里:知道了是什么和它的推到过程。这个学习金字塔应用在哪里呢?在学习方式上,应该尽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4、构建知识体系
理解知识点可以清晰的看见这个点,也就是看清树木。但是只有建立起知识点与点之间的链接,形成对整个领域知识的图谱,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这个过程是望见森林,建立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体系,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
自上而下是借助该领域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书籍阅读或者专家培训等了解该体系内的知识框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往体系里放,进而逐渐完善。
自下而上则是自己根据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本文介绍的高效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每小节的标题构建起关于学习的知识体系,以后再遇到关于该学习方法的,可以跟该学习模型对比并进一步完善学习模型。
四、应用所学,持续总结思考
在完成了知识体系建设之后,接下来关键动作就是用。学以致用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二就是让知识为我创造价值。
知识应用,有两个思路,一是知识向问题靠,也就是这个知识点能用在什么地方,比如刚才提到学习金字塔时,主动思考能用在哪里;二是问题向知识靠,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带着问题思考能用什么知识或者模型解决。
比如生活中,孩子的早晚作息都很忙乱,我学习用正面管教之后用,将日常惯例表落地实践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目前已经持续近几个月了,效果还不错。
【总结】
高效学习,首先要破除学习的两个误区,形成正确的认知。
高效学习有四个步骤: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目的是学习的方向,目标可以是定量的短期小目标。
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获取优质学习内容。
跟学习内容建立链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重要的一步是学为所用,持续总结思考,不断迭代升级。
持续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唯一有效路径,掌握这套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学习。
一边梦想着有个不一样的未来,一边日复一日的重复不努力,没有比这更扯的事情了。
加油吧,成年人!
#365写作挑战Day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