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艺术哲学感悟~一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雪舞嫣然

翻译者付雷似乎不认可作者丹纳的观点,认为他为了找寻艺术的共通因素,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便将一部分不符合他的观点的艺术家忽视不见。

其实我是认可丹纳的观点的,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不能以普遍性来无视特殊性的存在,也不能以特殊性来覆盖普遍性的现象!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我们可以从相同的背景、相似的经历去着手分析他们的共同之处!

丹纳说,每个艺术家都有两个以上的阶段,这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这样去思考,想想自己是不是数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任何变化呢?比如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身边亲朋好友的感情状况,比如工作的环境!考虑到这些,你就能够理解艺术家们的变化了!

丹纳列举了米开朗琪罗,说他六十岁以前的作品是对生活的挖掘,而六十岁以后的作品是出于印象和自己的主观意志。我仔细对比了他的两幅作品《上帝创造人》和《最后之审判》,发现确实是两种风格!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线条具有一定的柔和性,而《最后的审判》里,连女性的身体都是十分健壮的,表情要么木然,要么怪异,实在是过于强调力的表现,丢弃了人们原本想要追求的美感!

付雷说,丹纳研究的是上层建筑的问题,与生活不能挂钩。我就奇怪了,艺术本来就是上层建筑啊,它必须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为支撑,如果丹纳研究的是吃饭、走路、睡觉等问题,那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当然,艺术是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比如绘画,除了抽象派画家喜欢画一些人们看不懂的东西外,其他派别的画家,都是要通过观察众生,再加之一些想象,才能形成一幅人们既能看的懂,又能满足欣赏欲望的作品!

再比如音乐,你在听它们的时候,是不是能感受到一些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呢?这就是艺术啊!如果每首曲子都只是单调的2或者3或者4组成的,又或者是款组合到一起,没有旋律,谁都不愿意去多听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