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6

2017-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在鸣
2017-12-16

第五章 当心逻辑的后果

文中提到“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这两个概念,什么是自然后果呢?

在里面有一个叫做自然后果-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文中采取了朱莉的例子,让孩子体验到承受自然后果,妈妈是“和善但坚定”的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后果,结果是非常有效的让孩子理解后果的重要性。有些人或许会把这利息称为逻辑后果,因为妈妈介入了,然而,你应该注意到,除了表示同情和鼓励之外,妈妈的介入是“置身事外”的,并且让孩子体验不行动的重要性。

首先大人的态度要和善而坚定的,不能焦虑,不能带给孩子情绪和压力,不然孩子可能会抗拒,

不宜采用自然后果:

1.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孩子的成熟程度或者承担责任的愿望是关键

2.花时间训练

3.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其实,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比较提倡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但是,发现自己平时的做法和书中提到的自然后果是不同的,我提倡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时心中的想法是:让他尝一下苦头,下次肯定长记性。心中暗含幸灾乐祸。而当孩子一旦品尝到了自然后果所带来的苦头,心情沮丧之时,我就认为教育孩子的时机到了,于是,借机再给予一些警告:“看,早就给你说过你不听,这下尝到苦头了吧。以后要记住,多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这样的话如果是说给小女儿听,她会乖乖地点点头,但如果说给儿子听,他会默不作声。对照书中的提示,这真是属于借题发挥啊!因为自己的借题发挥,让孩子在心中感到羞辱,这不就是书中经常说的“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吗?如果孩子自觉主动地改掉了错误不是更好吗?为何非要让孩子经历一番羞辱呢?我们的目的究竟是让孩子难堪还是让孩子改错?大概有时自己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由文中讲的比利忘记带午餐的事件,我想起了儿子早晨不愿起床的事,总是叫不醒,我也是既生气又心累,可以学学比利的妈妈,让他尝试一下自然后果,能够做到自己起床。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怎样来判断自己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不是惩罚呢?文中介绍了逻辑后果的四个R:1.相关。2.尊重。3.合理。4.预先告知。如果遗漏了其中的任意一个,就使得逻辑后果转变成了惩罚,给孩子带来糟糕的感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