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花了一天时间读完采铜的《精进》,对于这类偏干货类的书籍,我习惯做笔记,将一些有启发的观点摘录下来,不至于过目即忘。我发现这本书和《暗时间》有点相似,一看就是男性思维,多引用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搭配物理学和数学,再加以一些名人轶事作为佐证,在抽象的地方会画图来做解释,力求思维逻辑完整。以下是我归纳的读书笔记:
1.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2.四种情况分类: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3.当我们不自由地陷入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如同一次次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使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但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4.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5.哪些可以算作长半衰期事件?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6.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7.决策心理学中的“规则遵循理论”:人们在作出一个决定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使个体的行为与周围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适应,所以称为“适当性逻辑”。
因此,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8.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9.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补充性的工作了。
以做一个PPT为例:
核心思考区间:设计PPT的架构,比如内容,展现顺序,内容占比,讲述的风格等;
支持性思考区间:填充具体的内容;
操作性动作区间:选择PPT模板,相关配图,调整字体等。
10.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11.当你以一种简单容易的方式去学习时(比如学完一个新东西马上测试而不是延迟一段时间再测试),你的记忆提取过程会很流畅,知识提取强度也比较低,这时你的头脑会欺骗你,让你误以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高估学习的效果。相反,在学习以及练习时,如果能刻意增加难度,给自己增加一点小障碍,比如在学完知识后延迟一段时间再做练习,或者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后进行交叉练习,又或者变换不同的题型和考查点来做练习,那么知识提取强度就会增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简言之,练大脑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
12.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13.如果你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你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你的心头让你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你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