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浅浅又深深的“乡愁”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语味悠长

浅浅又深深的“乡愁”

——观“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乡愁》课堂有感

2022年4月27日,“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拉开序幕,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何谓“真正”?我想,应该是学生的素养在学习中有所提升,而不是停滞不前。这里的“学习”因有“真正”的加持,而成为了变化的动词。

浏览了日程安排,发现两天半,12节课。可谓盛大,可谓精彩。在12节课中,唯一的一节现代诗歌《乡愁》吸引了我的注意。今天就谈一谈海安市海陵中学徐培宏老师的这堂《乡愁》给我的印象。

一、朗读抒深情

《乡愁》现代诗歌的属性意味着这堂课的朗读必不可少。但是,徐老师仍然给了我惊喜,首先,初读。学生们表现已经很好。徐老师不吝表扬。接着,分析。边分析边朗读。重音越来越清晰。最精彩的设计在小组表演读上,让小组自行分工,然后读。读完,让其他小组点评。点评完,再读。再读完,再让小组点评。应该说,就在这一遍遍地朗读中,学生沉浸在课堂中了。徐老师还适时点出一位女生的表情不够到位,当然,徐老师的措辞非常委婉。那位女生在徐老师的指导下也沉浸其中了。

在课堂上,不仅有学生的演读,还有老师的范读,最后,还有录音的配乐读。这些朗读犹如浪花,让学生的情感如潮水,一遍一遍,渐入高潮。

二、问题贯始终

《乡愁》我们都知道要讲意象,要讲叠词,要讲结构等等。那怎么设计呢?徐老师化繁为简,只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有说重章叠句的,有说运用不同意象的,有说叠词的,在学生的回答中,这篇文章该将的都讲了。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有时候,老师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知道的都倾倒给学生,却忘记了“要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必须是立足于学生的“已知”,我们不能停留在将学生之已知,而要研究学生之未知。徐老师放手让学生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加深拓展,学生的视野一点点拓展开来,从余光中到郭沫若到席慕蓉,从课文的意象到古诗词中的意象,从家到国,从小我到大我,从课文中的乡愁到自己的乡愁等等。

学生是否真正学习了,从一个小女孩由衷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徐老师问学生,谁来帮她的设计改一改的,一个女孩举手说:“老师,您很厉害……”边说还边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女孩今天上课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在其他组表演朗读时,她的手都不自禁的随着朗读在摇动,仿佛在指挥,感觉的出来她已经沉浸在徐老师的课堂中了。管中窥豹,这或许就是“让学习真正发生”了。

徐老师的设计感觉很简单,浅浅的问,但是收获的确实学生“深深”的思考。因此,我说这个课堂是浅浅又深深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