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二)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颐和_1101

一天下午快放学,我和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谈话,正事聊完打算结束时,我随口问他嘴里吃的是什么糖?(这个糖散发出不同一般的香甜气味)没想到由此挖出一系列让人担忧的问题。


我听男孩说:

他吃的糖,是校外辅导班同学推荐的,他又推荐给同班同学,于是同学买来给他吃。

同班同学买糖的钱是父母给的。

糖是在门口的小商店买的。

小商店里买东西不用扫二维码,付现金。

很多同学手里都有现金。


我听班主任说:

有些家长非常注意和孩子沟通,也很注意生活细节,很有策略,轻易不给孩子自由支配零花钱。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零钱让他们自由支配,随便买喜欢的东西。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带回一些家里本没有的小玩意,只是简单问问并不介意,或者压根没发现。

有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间悄悄玩奥特卡(一种游戏卡),上课了,仍然意犹未尽,恨不得游戏卡继续玩起来。


我听学生说:

家长来不及做早餐,于是每天就有了早餐钱。有时吃不完,有时干脆不吃省下来,可以去商店买东西。

有的同学手里有钱,没有钱的同学就很羡慕有钱花的同学。

中午不能回家的同学会委托回家的同学去小商店代购商品,有时还会产生经济纠纷;拥有很多零花钱的同学会被簇拥着逛商店,短期内能收获更多的“友谊”。

小商店里会出售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商品,例如游戏中的道具、带有赌博性质的盲盒、当然还有香甜到可疑的糖果零食等。

缴获了一把来自游戏道具中的刀,据说价格不菲 大名鼎鼎的奥特卡,据说没有电脑单凭它也能玩游戏

有的同学不敢把小商店里的商品带回家,于是就开发藏匿玩具、卡片的秘密隐藏点。


我听家长说:

小商店的诱惑力很大,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反反复复的光顾,流连忘返。有些孩子定力不足,还酿成更严重的错误行为。

孩子没有判断能力,乱买很多不好用或不需要的文具,以中性笔和绸缎带子居多。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他们所谓的财商(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词)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看看前面的访谈相信大家已经不寒而栗了。


在学校里工作这么多年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每个学期中高年级因为“零花钱”引发的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班级纪律整顿、家庭关系矛盾从未停止过。常常是班主任老师严抓严管时期,峰值下降。老师稍放一下,峰值立即上升。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糖尿病和高血压,看起来似乎不是立刻要人命的大病,但实际上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隐患很深,相当凶险。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自主选择商品或者说是购物花钱呢?

我建议:最好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购物场所,由父母或者成年人正确指导下。

平时不要给孩子零花钱!不要给孩子零花钱!不要给孩子零花钱!


早餐实在来不及吃,或者偶尔一定需要点零钱怎么办呢?

我建议最好是放心早餐刷卡点餐(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刷公交卡付款)。

再或者给孩子足够信任和非常有力的监督,要每天及时报帐记账统计,形成固定流程,有仪式感,千万不可大撒把!


孩子会不会长大了没有商品意识没有购物能力呢?

我建议: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去逛逛超市,了解如何选择健康食品和商品的性价比,那里是个很好的生活课堂。


孩子没有零花钱,没有机会买奥特卡,会不会和其他同学缺少共同语言而被孤立?

我建议:有这个担心的家长也很令人担心,人际交往除了游戏还有很多话题。

也许还有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后面的留言区留言,大家一起见招拆招给您提供解决方案。


离开办公室前我问班主任:“关于不要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通过音频节目给家长们传达好?还是通过文字传达好?”

老师们异口同声的说:“文字好!”

我又问:“是严肃的好?还是委婉的好?”

老师们再次异口同声的说:“严肃的好!”

办公室里静了一秒钟,我们噗嗤一声都笑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