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记忆
01
对于寒冷最久远的记忆,来自小学五年级。
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在属于童年的印象里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冬天。南方冬季的风常常带着湿气,偶尔调皮地从皮肤和衣服的间隙中突然穿过,让人觉得刺骨地冷。那时候的校园还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北方的暖气,一大早走入教室,虽然可以瞬间暖和一点,但时间一久,还是冻得瑟瑟发抖。有时候,老师会在清晨的课堂上考试,那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使人头脑清醒,却也使得手脚不听使唤,怀揣一颗做题的心,奈何手却止不住地发抖,或者缩在衣袖里不肯出来,现在想来,那场面真是有些滑稽。
记不清是小学哪一年的寒假了,在奶奶家看到了大雪。南方的冬日不常下雪,即使温度再低,有时也换不来一场雪。那一年的雪很大,我坐在奶奶家老式的屋檐底下,就那样静静地看着雪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在地上不断叠加、叠加。生活在乡下,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只要按时完成了作业,其余所有的时间都是自由的。在那些自由的时光里,如果想静静地守在雪景前,那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不计较时间的荒废,所以每一秒都是快乐的,不会有焦虑和压力。
02
小学的时候,特别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无奈一直未满12周岁,因此只能在心里急切地盼望长大。
到初中,终于如愿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一辆粉色的女式自行车。
人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初中的我,就觉得戴手套和帽子是非常不酷的行为,所以即使耳朵冻得发红,手被风吹得都快要裂开了,还是任由它们暴露在骑行时加剧寒冷的空气中。
这种寒冷当然带着自然的原因,但我当时的奇怪想法无疑是雪上加霜。
03
再后来,就是大学了。大学里的寒冷记忆,不再是童年时身体上的瑟瑟发抖,而是心灵上的孤独和笃定。
大学时寒假前的记忆,都是跟期末考试联系在一起的。不知道从前觉得快乐最重要的自己,怎么忽然就开始看重了成绩。也许是因为大一无意中拿到的第一,无形中给了自己压力,因此在此后的每次期末,都会拼尽全力。
临近期末的时候,自习教室的空调温度都打得很高,看书的同学脸上总是热得红彤彤的,但走出教室,就会陷入很深的寒冷里。大二那一年,杭州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即使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天空还是不断飘落新的雪花,很多人都忍不住打起了伞,不然就会湿透衣裳。我记得我那时候有一把很大的彩虹伞,晚上自己看完书,撑着彩虹伞,走在新鲜形成的雪地上,留下一排孤单的脚印,但内心却觉得无比充实。那时候的专注,大概就是全身心都在思考如何多看一些书,多消化一些知识点,日子过得很单调,但回忆起来的时候,却觉得很幸福。
以前,我常常喜欢问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却始终给不出一个十足确定的答案。后来,我发现,我最喜欢的,是四季中那些温度适宜的日子,而爱在心底的,是那些寒冷且清醒的深冬和早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