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除八对CP,还有十大疑惑?
《记忆大师》的导演陈正道的野心太大,这是我一刷这部电影的感想。
他企图把情感线和悬疑线都走到顶端,而且立足让观众多次刷电影来制作电影,但因为篇幅的影响,缺失了链接的合理,暴露了许多漏洞。
因为他不知道观众是抱着看谁是凶手的角度去看电影,但过多的悬疑和故弄玄虚,以及快速说不清的翻转再翻转,还有中间那段傻徒弟推出“女同”错觉和音效,让影片的情感线以及其他人物被压缩、忽略化。
第一遍,我觉得这部电影bug太多,过多故弄虚玄和主题杂乱,以及部分出戏的情节;
第二遍,抱着凶手的角度,被段奕宏的演技和导演所放的小细节所惊艳;
第三遍,抱着女性观影习惯去看,通过结合整部剧,想通了某些桥段。
另外这部电影大部分其实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创作,如果以男性思维去看,一开始的离婚戏可能就早早出戏。
而大部分女性是偏感性的,具有代入感,这也是这部戏两极分化的原因所在。
问题一:为什么剧中黄渤要和徐静蕾离婚?
看问题首先要理清思路:是谁提出要离婚?为什么?她真心要离婚吗?
首先是徐静蕾首先提出离婚,通过后面的情节我们知道。
1.因为自身原因,两人不能生小孩。
即便丈夫说不要了,但婆婆的压力以及自我对丈夫的愧意,让她充满矛盾。这点在女性身上很常见,男性可能不理解,这女的不是“作”吗?都说不要了,还要去打针吃药受这苦头。
我虽然是男性,但我很理解这种常见的女性心态。
我觉得这点,也可以给生活中的女性一点启示:如果两人真心相爱而不能生小孩,不要强求,还是有部分男人像剧中的黄渤一样,真的不在意你是否为他生小孩,你首先要走出自己的困境,不要作茧自缚。
2.为了家庭,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剧中的徐静蕾扮演的是一名写游记的作家,但因为婚后,为了家庭,她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再外出旅游,不再去听音乐会,没有机会去结交朋友,专心辅佐丈夫写作和打针吃药。
当把机会让给了好朋友,别人有了成就,自己却呆在家里一事无成,而且还不能为丈夫生小孩,这种失落感陡然而成。
表面上女性会为别人高兴,但回到家,她一定会显示出自己失落的一面,这是人性和规律。
3.所有元素聚合,离婚是最终归宿
我知道对方是爱我的,但如果婚姻困扰了自己,我逐渐丧失自己的温度,我是否应当放弃。
有些人可以为了爱放弃自我,有些人却不甘心,这都正确,没有谁对谁错。因为得到爱情,你必然要失去和妥协,人生不能只得,而没有失。
所以她才会在酒后说出那段话:
4.剧中的徐静蕾真想离吗?
其实她也不想离,一时酒后冲动后脱口而出,但黄渤也觉得自己这些年对不起妻子,决定成全妻子,所以他答应了。
但在办离婚手续时,徐静蕾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央求黄渤重新取回记忆,想要告诉他这个消息,但她又很迷茫,所以欲言又止,如果两人复婚,即便有了孩子,自己又再一次被家庭所困扰,值得吗?
这里导演没有安排好剧本走向,为了达到后续的煽情和翻转,丢失了情节的合理性,这里也是绝大部分观众出戏和吐槽的地方。
其实如果能处理好,是非常棒的一个点。
5.老徐站在女性角度解答了这一点
老实说其实大部分女性和老徐都有一点“作”的 ,都用测试来考验男人对爱情的耐心,但她们不清楚,大部分男性是受不了这种猜疑和测试的。
唉~不说了,都过来人。
问题二:为什么剧中黄渤要去做记忆删除手术,多大点事情,动机呢?
通过前面我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他俩离婚的背景,这里就很清楚了。另外,黄渤的演技太惊艳了,这里必须称赞,大叔我都起少女心了。
1.对妻子的愧意,让他不能拒绝。
妻子为他打针吃药以及放弃所有,让他对妻子充满愧意,他决定放手,不让妻子痛苦,自己却充满痛苦。
在妻子解脱的同时,他自己走进了困境。
2.对妻子的离去,让他不能释怀。
靠记忆大师可以将这种情感痛苦移去,所以这是他选择去删去情感记忆的主要动机。
记忆大师不是说是删去记忆,而是忘去记忆里的情感,这点要注意,剧中已经早已交代。
问题三:为什么黄渤的记忆会被弄错,不是有DNA吗?
这里有一个细节,可能观众没有注意到,因为发生了抢案,导致黄渤刚刚提取的血液车被推翻在地上,血液袋混乱。
其实这里应该做一个特写,好让观众比较能懂,没有处理好,导致后面弄错记忆的情节没有情节支撑。
问题四:为什么剧中段奕宏只杀女性,而不反抗男性
1.童年因素和剧情发展。
幼小的他无力去反抗强壮的父亲,剧中也有部分片段可以印证,他被父亲暴力虐待。
小时候,他无法反抗父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弱势群体遇到强势人格时,会选择离开,既然不能反抗父亲,那只能通过喂安眠药来帮助母亲解脱;
李慧兰事件,是因为他被恼羞成怒后失手杀人,然后小女孩出现。
2.为了帮助她们解脱
受了家暴的女性,未必不知道丈夫这种变态,但她也同时知道丈夫是怕失去她,她反而也会产生一种错觉、被依靠的爱。
一旦有这种错觉的爱,无论怎样,她们都不会离开丈夫,只有她们死了,才是对她们一种解脱。
影片探讨这种家暴问题,我觉得也是这部片子的意义所在,能对部分家庭有所启示。
另外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在这个环境中,李慧兰的女儿日后会怎样?童年阴影,会不会导致她甘愿成为她下一个家暴的受害者。
导演如果结尾能考虑到这一点,也许主题能更升华一些,但同时也会很显得很阴暗。
问题五:金鱼的含义
1.表现沈汉强对美好的寄托。
母亲在自己手臂画上一条美丽的金鱼,用来掩盖自己的伤疤,给小时候的沈汉强内心有了一个美好的寄托,这个属于他童年的想象,很有意思。
金鱼化成蝴蝶,象征脱离赖以生存的水,而飞向自由。
2.掩盖心理创伤。
但凡小时候有心理创伤的儿童,都会用一种东西作为掩盖,或者通过追求某一样东西作为替代品。
例如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没有美好童年,他成名后疯狂买玩具来弥补这种缺爱的状况;他的父亲小时候嘲笑他的鼻子很粗很短,他后来疯狂整鼻子,他也知道这种心理和变态,但他不能控制自己。
能拍出这段戏的导演,一般小时候都有创伤,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很能理解这段戏。学习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我觉得是能认清自己问题所在,这段戏非常棒,我很认可。
问题六:沈汉强为什么要去删情感记忆?不能完全删除吗?
他心理充满愧意,因为失手杀人,让他知道自己这段童年阴影必须要解决,所以他才删去这两段记忆,防止日后在发生这种事情,这是本性。
在审问李慧兰丈夫的时候,他其实还是保留善意,他知道他丈夫没杀人,他也不愿意违背本心去欺骗自己。
但为了活命,他也知道自己一定要解决知道自己杀人记忆的江丰,这也是人性。
另外开头已经解释,记忆大师不能完全删除记忆,只是切掉情感链接,给金属号牌保存记忆是为了给顾客一个事后的后悔药。
问题七:沈汉强为什么要去植入记忆?
有人会吐槽为什么沈汉强去植入记忆,他费这么大的力气干什么?这段戏,我一开始也想不通,后来看了两遍也想通了。
1.剧中的台词和一系列微表情
当黄渤被审问的那一段戏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看见了?还是你做梦梦到了”——“我看见了。”
“你确定?”——“我亲眼看到的。”
因为当时我们不知道沈汉强是杀手,所以忽略了沈汉强的一系列微表情。
当他知道江丰得到了他的记忆后,他很疑惑,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他除了把江丰囚禁在警察局里,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去体验记忆重载,好知道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寻找解决方法。
另外他还不能确实,江丰是不是因为记忆大师的内容泄密才得到的,他要确定自己是跟他交换错了,而不是自己的记忆得到泄露。
2.抓住对方的弱点
但凡去记忆大师那里,想删去的都会是自己的痛苦以及人性黑暗面。他那个时候知道,如果江丰的重载记忆完全恢复了,自己一定会暴露。
如果要解决江丰,自己也要得到对方的弱点,如果最后暴露,抓住对方弱点,也可以作为两者交换的筹码。
但他没想到,江丰想删去的是自己对妻子的感情,而他同时也得到江丰的性格,这个反而成为最后剧情翻转的致命点。
问题八:为什么沈汉强最后像个娘们一样,扭扭捏捏的?
沈汉强一开始的计划是打晕两人,然后让江丰拔出枪杀了护士陈珊珊,然后自己杀了江丰,但他最终可能不会杀江丰的妻子,也许他还想圆这个谎言,因为他已经爱上江代晨,但之后一切都变了。
老实说这段戏处理的很差,后来再冒出了弱智的徒弟,营造“最后一分钟”的戏码,彻底影响了观影感受。这段戏应该是槽点最大的段落,但这个也是许多国产电影的套路,硬生生推进情节发展。
另外,换种角度,这是沈汉强给自己最后一个交代,因为杀人总归要绳之以法,不然,对吧,影片剧本会被毙掉的。
当然,我觉得这里也可以让沈汉强自杀作为结尾更佳,他本心不坏,失手杀人也是受到童年阴影影响。画面闪回回忆过去杀人之后的失眠和痛苦,还可以填充这种悲壮情绪,让观众同情,不至于没有感觉。
这是我浅薄的看法,因为剧本未必可以审核通过。
问题九:叔,看黄渤和徐静蕾相遇出戏怎么办?
影片有个槽点是黄渤和徐静蕾相遇的片段,我到觉得将黄渤和段奕宏的角色互换一下。
这段戏,我每次看到,每次都想笑,黄渤的形象过于深入,没有办法。导演没有想到这个会是出戏桥段吧。
问题十:影片有那些亮点和细节
第一个亮点:美术设计,值得称赞
1.开头的记忆大厦,好像人的记忆一块块在缺失。
2.室内场景,应该是模仿美剧《尼克病房》创意,充满未来感和机械感。
3.室内有蒸汽朋克风,还夹杂魔法学校和中华民国风。
4.上世纪复古风,许多细节还原地很逼真,部分做旧处理到位。
5.荒芜的花房,这是曼谷最著名的鬼屋——绿房子。(具体请百度)
6.欧式建筑,两人相遇的地方。
第二个亮点:不经意的小细节很厉害。
1.保险箱的密码1021,是江丰和妻子相遇的那一天。
2.镜渊
镜渊很早就有了,但这种穿梭在镜渊的场景,应该是首创,难度很大。
3.许玮甯。
两大影帝实至名归,这是之外个人觉得非常棒的演员。
4.结尾的闪回画面
我觉得这段画面也是许多男生或者丈夫的内心独白,未必我们不知道你们女性的苦,只是有时候我们不善于表现自己柔然的一面,这是我个人深受感动的一段闪回画面。
评判好演员的演技,就在于他能否打动你,段奕宏打动了我。
5.金鱼意象
金鱼化成蝴蝶,脱离依赖的水分而飞向自由。
这也是给许多女性看完这部影片的一个启示,永远要学会独立和自强,有自己的经济独立意识,包括在婚后,不要把变态的爱真当成真爱。
大都数的女性其实是在那个环境中存活过久,形成了依赖,不愿离开。
第三个亮点:导演知道你们喜欢CP文化,台词险恶呀!
1.“我送你吧。”
2.“以后不要再说这样了话了,我很讨厌。"
3."NICE TO MEET YOU"
4."我是真的再怕你受苦。”
5.“跟我走,我带你离开这。”
6.“代晨姐,我有两张音乐会的票。”
7.“你在向我隐瞒什么?”
8.“看着我的眼睛。”
一针见血的影评
这部影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许多女性观看,看第二遍时,能想到很多东西。
1.家暴,丈夫怕失去妻子,而妻子因为依赖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婚姻,妻子对婚姻的反思,因为家庭而主动放弃自己的生活值吗;
3.性格,同样一段记忆,因为不同性格的影响,会发生不同的结果;
4.童年,童年阴影一直会影响人的一生,学习心理学可以认识自己;
5.爱情,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思维,导致产生不同的表达行为,但影片告诉你,你永远要知道对方其实是爱你,女性有时候也要走出自己的困境。
期待陈导的第三部大师系列。
另外,在这里我给陈导开个脑洞:都市男女深受噩梦影响,心理学家发明梦境装置,帮助深受噩梦影响的男女;有一天,梦境装置被人盗取,人们的梦境链接在一起,梦境和现实被打通,噩梦流窜,世界陷入混乱。
荧幕投射出《梦境大师》四个字。
如果陈导要用这个剧本创意,尽早联系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