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的各城市卖地数据,2018年房价下降几无可能~
企创网:年尾,国家和各地方统计局,都在陆陆续续发布本年度的各类经济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抽丝剥茧,深入思考,我们大致就可以得出中国经济在2017年的表现,以及对于2018年的经济走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关于中国地产方面的相关数据,有以下几点值得被关注:
2017年11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390亿元,同比增长35.3%。
而根据市场和相关媒体的统计:截至12月18日,全国50大城市卖地收入刷新历史同期纪录,累计50个城市卖地金额多达3.33万亿,同比2016年同期的2.38万亿上涨幅度达到了40%。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土地出让方面,北京达到了2731亿元,杭州达到了2123亿元。南京、苏州、重庆、上海、天津、成都、郑州等11座城市也超过了1000亿元,均创造了同期历史最多。
除以上“明星城市外”,本年度土地出让金超过500亿元的城市达到了21个,超过200亿元的城市更是达到了52个之多。
土地出让金这一数据,可以很好地体现关于房地产行业的以下情况:
一、行业热度:这个是最好理解的,开发商愿意抢着拿地,拼命竞拍。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房地产开发商对于中国接下来的房地产行业走势,依旧十分之乐观。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是热是冷,大型开发商的态度往往最为精准。
2017年,对于两家中国龙头型房地产企业恒大和万达而言,是堪称分水岭的一年。恒大ALL IN中国大陆市场最终证明是押对了宝,一整年间恒大市值大幅上升,并成功帮助其创始人许家印登顶今年的胡润富豪榜榜首。而万达则由于分散风险的走出去战略,既买入了许多现在看上去并不划算的国外地产项目,又错过了这一轮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趋势。王健林的这一年,一定过得并不十分开心。
二、房价基数:楼市里有一个非常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即开放商的拿地楼面价即面粉价,而最终卖给购房者的实际销售价则是面包价。而面包价格的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面粉价格的高低。
为何2017年中国如此多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位,除了上一条的开发商踊跃拿地外,各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水平明显提高,对于最终成交总体量的影响,同样十分巨大。换而言之,就是说哪怕2017年的各城市土地出让价格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开发商们依旧愿意尽可能多拿地。
三、城市情况:一线城市的楼市火热,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而且似乎也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是通过2017年的各城市土地出让数据,我们发现一大批的二线城市,已经大有赶超一线城市的趋势。
根据房地产行业的基本规律,从拿地到建成销售的周期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间,房价的走势依旧不会有什么非常明显的下行空间。地方政府在这一年一面各种调控手段层出不穷,另一面却是想方设法大批量卖地。
随着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由于人口体量的接近饱和,并且开始实行各类人口疏散政策。那么接下来的中国人口流向,毫无疑问将是那些新兴的二线强市。而过去一年间的各城市卖地情况,也十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中国房价的一个经典判断依据: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我们大致可以简单描绘出2018年中国楼市的走向——
从短期政策来看,经历了2017年的政策高压,目前房屋贷款政策应该说已经上升到了非常严格的阶段。不要说二套房,首套房的利率都已经明显处于高位。所以如果一旦未来某一时间点政策放缓,房贷利率出现下降趋势,那么依照目前中国的市场行情而言,那么房地产的下一波春天又将很快来临。
从中期土地来看,如果各大中城市政府,不能保证足量,且相对低价的稳定土地供应。那么该城市就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市场供不应求情况。地方政府在进行供地体量计算时,决不能单纯按照地方人口数量计算,而应该将周边中小城市居民的投资型需求一并考虑在内。如果不能保证供略大于求,那么房价势必也会出现较快增长。
从长期人口来看,中国距离真正实现全国性的城市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从乡村和县城进入大中城市的人口趋势,依旧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区别只是去往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人口比例而已。而只要人口流动方向不改变,那么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水平必将长期看涨。
注:本文部分素材,参考中国房地产报,并有删改,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