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祝福》的感想
本文参加理事会读写营第【0183】号习作选做十五
《祝福》这本书,是鲁迅以第一人称撰写的一篇小说。以旧历年底“我”回故乡鲁镇,暂寓在鲁四爷家里,描述女工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的变化
我来鲁镇参加新年祝福,在河边又遇祥林嫂。五年间她头发全白,有原先鲁四老爷家的女工沦为乞丐。她追着我问人死后有无灵魂?人死后能不能下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还能不能见面?可见,祥林嫂对亲人是无限思念的。我含糊地敷衍,以说不清为由,并且迅速逃回四叔家。就在我惴惴不安的雪夜里,祥林嫂却死了。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短工的漠视以及鲁四爷的嫌弃,对她的死不仅生不出一丝同情,更多的则是恨她早不死晚不死,偏偏死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从富人与穷人对祥林嫂的死不同的态度来看,死亡对于穷人来说,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难以触动人心底的那根弦,又怎会为她的离世而深感悲痛。
祥林嫂为人勤恳朴实能干,她用自己的踏实勤奋不偷奸耍滑的行为,而赢得四婶的青睐。她想过没有逼迫的轻松日子,但婆婆却不肯放过她,还凶狠地和他人将她抓走,不仅一分不留支走她全部的工钱,并又被以八十千元的价钱卖掉。这些,足以断了祥林嫂活下去的念头。
反抗无果的祥林嫂最终还是屈服于命运。好在她的第二任男人不惜力气对她也好,他们很快有了儿子大毛。就在所有人都庆幸她又交好运的时候,男人伤寒发作死了孩子也被狼吃了 。残酷的生活将祥林嫂再次逼上悬崖,为了活命她只得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对于她的再次到来,鲁四奶奶虽有所嫌弃忌讳,却贪图她的好活儿还是留下了她。按理说,祥林嫂摆脱了婆婆的魔爪,了无牵挂,更应该好好干活活下去。但备受打击的她,却与头一次来像重新换了一个人。
人们对祥林嫂的歧视与嘲笑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来村里。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
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子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她喜欢讲述自己苦难的故事,讲自己的大毛被狼吃的经过。起初有着怜悯之心的人们,听罢也会为她的悲惨命运心软落泪,但话说的反复,如同一种饭吃到腻,会反感会抵触。但思想单一的祥林嫂,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叙述着同一个故事,不但不收到别人的同情,反倒落了个遭尽白眼与讥讽的下场。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人们听罢故事后冷漠的态度,以及鲁四太太对她的轻视与鄙夷,还处处避讳,生怕她的不干不净的晦气,沾染祭祀品,把霉运带来家中。那一刻的祥林嫂,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地惶急无助。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当做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当短工柳妈被请来鲁四老爷家帮忙,只能烧火的祥林嫂又跑到她跟前叙述了同一个故事。听烦听腻的柳妈,或者仅是玩笑,再或者是刻意地捉弄,她无意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但祥林嫂却是听进去了。第二天她是顶着个大黑圈起来的,可见听罢后一晚上没睡好。那时候的祥林嫂,也有着想极早的结束灾难,把自己变成与大家一类人吧!那样,鲁四奶奶就不会对她另眼相看,她也不会与大家再显出生分了。因此,她哭着去求庙祝想要捐赠门槛。可见祥林嫂对崭新的生活,是多么的期盼。
捐了门槛,鲁四奶奶对她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成为衔走支撑祥林嫂精神上唯一的救命稻草。
当祥林嫂用了半天时间从土地庙回来后,她的眼睛是亮的,身上仿佛生了无尽的力量,因此冬季祭祖时节做活儿更加卖力了。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张地大声说。
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回手,脸色也化作灰黑,直到鲁四爷上香时撵她走,她一下子精神不济了,整日的惴惴不安,还像木偶人似的呆呆地坐着,记性也时好时坏,不过半年头发花白起来,四婶也是悔不当初留她在家,自是生了要把她弄回卫婆子那里的想法。
祥林嫂在她用十二鹰元捐了门槛后,渴望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以利于更好得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以此而存活下去。那时,她死灰般的眼睛里燃起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但当四婶依旧大声勒令她放下手里的碗筷,那种嫌弃与鄙夷明显的落在脸上,又让她架起的希望落空,在极度惊恐与绝望的情况下,她的精神支柱再度塌陷。
穷极一生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终于在全国人民祝福的日子里悄然死去。究竟怎么死的为何而死,貌似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新年的到来,所有不详的东西,都将会在炸响的礼炮声下消失。而我的内心,因她的死而背负的暂时的不悦与沉重,最终也被新年毕毕剥剥的鞭炮和闪现在人们脸庞的喜悦而冲散。当天地品享世人送的福礼,必定会给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与希望吧。
鲁迅的文章,描写了一个热爱生活却屡屡被生活玩弄的女人。穷富的差距,以及世人的麻木不仁,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祥林嫂热爱生活,虽遭受多次苦难,但仍有活下去的意愿。但当旁人对她冷眼相待,一次次地遭受着精神的打击,她最终无法逃避命运地安排。或许,死亡对于她来说也是解脱,那样她就不必孤零零的活在世上饱受煎熬了。
大师的文章,深刻反应出那个人吃人的社会现状,以及底层人民的心酸与凄苦。但当所有的苦难受尽,仍无法抵挡人们对追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与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