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想法

剃发易服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227人  目送归鸿

剃发易服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屠城并称清初六大弊政。从根本上看,这些弊政其实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之间矛盾外化的结果。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冲突从未间断,汉族以农业为主,喜欢固守家园,文明程度较高。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喜欢劫掠,文明程度较低。彼此战争往往是少数民族胜利较多,但一旦当他们入主中原,他们的文化很快就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他们的国家也随之灭亡。乾隆曾说:“北魏、辽、金、元凡必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在统治之初,都曾强迫汉族遵循他们的文化习俗,无奈最终都反被汉族文化所消融。这种文明融化野蛮的进程,并不因为政治军事的干预而改变。

满清一朝是对先进的汉族文化抵制最为顽强的朝代。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要求降金者剃发易服,与满族人生活一致。到皇太极即位,取得了对明朝和蒙古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扩张了地盘,同时更加强调推行满清习俗。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实际把持朝政的多尔衮,秉持了皇太极的一贯立场,为了推行满清习俗,颁布了“剃发令”,引起汉族的不满和反抗,因为其时江南尚在南明王朝之手,天下并不稳定,多尔衮只好暂时废除此令。顺治二年,清兵进军江南,攻下了南京,击灭了南明王朝,天下初定。恰在此时,礼部右侍郎孙之獬立功心切,为报朝廷提拔之恩,主动剃发讨好满清主子。当时汉族官员鄙视孙之獬的作为,满族官员也把他踹出满班。恼羞成怒的孙之獬草拟了一道奏章,向顺治帝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剃发:“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摄政王多尔衮阅后深以为然。于是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并放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剃发易服令甫发,一石激起千层浪。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发冠服饰。《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断发无异于不孝,很多人宁愿断头,也不愿意断发。于是天下骚动,很多归降满清的明军和起义军又相继叛离,与清军展开斗争。江南一带素以温顺著称,但为了保护头发服饰,皆不惜一死。特别是在文弱的江苏,为了打一场文化保卫战,手无寸铁的汉族人民以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残忍凶狠的清军开始血洗江南,除了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有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常熟之屠、苏州之屠等等,清军之罪可谓罄竹难书。

欲灭人之国,先灭一国之文化。为了彻底灭亡明朝,巩固统治政权,清朝不仅在军事上彻底剿灭明朝的残余势力,更在文化上强制推行满族习俗,在心理上彻底击垮汉族人民。这种文化打击,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助力了满清政权的稳定坚固,也让满清文化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行。乃至于辛亥革命发起剪辫子运动时,还有不少清朝的遗老遗少痛哭流涕,不愿断发,誓死捍卫腐朽的满清文化。

历史永远不可阻挡,先进的文化同样无法掩盖。和八旗军的没落一样,满清文化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时光再一次验证,汉文化的融合力量无坚不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