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路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

为什么马云说:我们的孩子三十年后找不到工作?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912人  长不大的屁屁侦探

前几天贵州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这样谈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继续“记、算、背”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保证三十年后我们的孩子找不到工作。过去是科技的时代,未来是智慧的时代,体验的时代。机器会取代过去一两百年的很多技术,我们和机器竞争的只有体验和服务。

这么说是否过激?我们来分析背后的逻辑:

学校教育扼杀创造力

背诵和记忆是每个人存储知识的必备手段,就像吉他手们即兴solo的时候,脑海中早已经浮现了之前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而积累的乐句,但有个前提是他们对节奏和调性和判断和掌握了然于胸,才能完美的把感情融合在当下的音乐中。

学生时期,我们大脑还处于大量空白状态,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底层知识的积累,以便后期及时调用。但有前提,就是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比如父母和老师从小叫我们背诵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很多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甚至大部分早已经忘了这句当时的必考名句。

我们的教育就是在死磕这些看似美但却缺乏个性化的知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的,毫无疑问,当我们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知识上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阅读自己喜欢书籍的时间。很难想象,当孩子硬着头皮背诵一些不知所以然的唐诗宋词时,他会保持几分的热情和兴趣。

而小学中学时代却是少有的人生前期没有生活压力的阶段,本可以全然投入地去阅读和挑选自己喜欢的领域、书籍。但现实情况是,孩子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记忆、背诵、计算,更别提因材施教。与此对比,美国中学生是在2000多门的课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门类进行学习,而我们的学校只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

所以说,学校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用作业和考试使孩子们无暇顾及兴趣,从而扼杀了创造力。

学校教育培养的是社会运转所需的“机器人”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时代的推动外,人才的专项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今为止,我们的教育仍然采取的是苏联时代的专才教育,这样教育的好处是,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对应的领域和岗位,从而产生社会价值,快速推进经济发展。

但时至今日,这样专才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16年的教育中,过于功利的态度导致的兴趣缺失、心理脆弱、娱乐化严重等现象以及阅读能力、规划能力、知识搜集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低下更是很多老师家长从来不闻不问的。

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从高中毕业报考志愿开始就已经迷茫,直到毕业后被现实捶打的举手投降,从而忘了自己还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马云说:我们的孩子三十年后找不到工作?

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只负责培养你可以满足报考志愿时所填写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时随便填写的第三方就业合同。至于这个方向是否喜欢不在如今教育的考虑范围。可能你是个天才家具设计师,可从事的是为社会这个大工厂可以正常运转而产生的一个“机器人”职位。

如今科技发展的连这个机器人职位甚至都要被人工智能剥夺,因为这个人工智能可以不断自我学习,他没有情感,没有体力消耗,不会生病,不会发脾气。

和机器人比起来你还有什么优势?

所以马云说机器可以取代过去一两百年很多科技和知识,未来是智慧的时代、体验的时代和服务的时代。

机器是服务于人的,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需要智慧的。马云说2000年来我们的知识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智慧却几乎没有进步过。那么智慧是什么?

鬼脚七在《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中写道:

知识是地球围着太阳转;智慧就是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你都不会责怪太阳。
知识是老师讲拔苗助长你觉得很可笑;智慧就是在你吃了亏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拔苗助长了。
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写在书本上;智慧没有地方可以记录,它好像从来不存在,但该来的时候它会自己来。

马云在上面演讲中说: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智慧是一种体验,我们人类未来和机器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体验的竞争。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在乎传授给你知识,但却不会教给你那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智慧。

学了那么多知识,体验少之又少,没有感悟也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也就没有自己的智慧。没有智慧,就会在以后和机器的竞争中落败。我们人类现在做的很多事机器都会比我们做得好,而且随着技术成熟还会省人工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云说:“继续现在‘记、背、算’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孩子30年后找不到工作”。

针对如此问题很多人会说:无奈,我们也没有办法。其实不然,期待教育体制在短期内出现大刀阔斧的改革很难,但就目前来看,个人在教育方面的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总结来说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难,不过个人还有选择权。

至于怎样做选择,做什么样的选择,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