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乎?国贼乎?

2021-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海粟

    有一位人物,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在晚清小站练兵,坚持改革。他覆灭了大清,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个临时大总统。但他也在最后复辟,重新让刚刚建立的中华民国又陷入到了封建的皇帝制当中,以至于被后世的许许多多代人唾弃和辱骂,被称为中国近代史最大的国贼,这个人,就是袁世凯。那么,这位在后世的评价极为复杂,褒贬不一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遭遇?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有到底算英雄还是国贼呢?

    1859年9月16日,在河南项城的一个实力显赫,世代为官的大家族中,一位新生儿出生了。由于在他出生的那天,家族里的一位大将军刚好凯旋归来,家族里的人便将他取名为袁世凯,希望他可以传承家族的荣耀,守护家族的强盛。从他出生的那时起,整个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就注定要被颠覆。

    不同于我们之前所讲的李鸿章,曾国藩,洪秀全等人物全是出生在贫困家庭或者普通家庭。袁世凯所出生的家庭可谓鼎盛至极,一连出现过好几代一二品的大官。鼎盛的家庭无疑会带来丰厚的资源,更加丰富的眼界。也因此,袁世凯从小就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并且经常跟着家族里的长辈出去办事,去接触官场上和社会上的一各个截然不同的人,渐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袁世凯不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他所生活的社会,也锻炼出了一身非常好的社交本领,并以此在家族里联络四方,方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与袁世凯在眼界和社交方面的提升相反的,却是他在读书方面上的停滞不前,也许真的是天赋问题,又也许是别的原因。袁世凯从小就对四书五经等等大道理丝毫提不起劲,反而对弄枪弄刀的兵法很感兴趣,如果在普通人家里这种兴趣偏向明显会断送了袁世凯的前途,可是人家老袁家资源就是好啊!就是有着一大堆文官武官啊!就是眼界更开阔,知道成长的路并不仅仅只有科举这一条啊。如果你想学科举的话当然没问题,最好的书最好的教师都给你。但如果你想习武的话也没问题啊!反正家族里还有一堆当将军的呢。因此,不喜爱科举的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家族的支持,开始学习兵法和弄刀弄枪之术。转眼间,时光匆匆掠过,袁世凯成年了,今后的路又在哪里呢?

    在袁世凯眼前的路有两条,第一条是顺着自己家族的人脉关系,去往天津当当时李鸿章的幕僚之一。第二条是顺着自己父亲的人脉关系,去往山东的一个和自己的父亲结拜兄弟的新军将领哪里。那么,袁世凯应该选择哪条路呢?当时李鸿章已经是直隶总督,跟着他应该能够更加充分地拓宽自己的眼界,乃至更加容易地当上大官走捷径,是不是应该去李鸿章那儿了?不,袁世凯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固然,李鸿章当时属于整个朝廷中权势最大的存在,但权势最大也必然意味着拥有着最多的人才可以用,那么既然李鸿章拥有那么多的人才,就算袁世凯跑到那儿当了个幕僚,那也只是最最低级的普通幕僚,李鸿章又有什么原因非要重用你袁世凯呢?既然不去重用你袁世凯,又有什么原因让你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宽广的眼界?反之,去山东的那位和自己的父亲结拜兄弟的军队统帅吴长庆那,由于和自己父亲有那样亲密的关系,军队统帅必定会较为重视袁世凯,同时袁世凯也可以在新军中体会真正的军队的感觉和实战技巧。所以最后,袁世凯放弃了前往天津做幕僚的机会,转而前往山东投奔新军将领。

      事实证明袁世凯的选择非常对,在到达山东之后,袁世凯立马显露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吴长庆和自己父亲的关系,迅速地得到了吴长庆的信任,并在短短两年内就升到了六品大官的位置,统帅了吴长庆的亲卫队之一(其实实际的权利比六品大观还要大,亲卫队当时有三个,除了袁世凯以外的另外两个轻微队的队长都是二三品),不仅如此,随后,由于在朝鲜爆发了一次政变,朝廷应朝鲜的要求出兵平判,刚好派出了吴长庆的新军,袁世凯于是跟随着吴长庆前往平乱,在平乱的过程当中肖勇善战,战乱很快被扫除,袁世凯却也因此更加受到了吴长庆的重视,以至于亲自负责了一小只军队,留守了朝鲜两年,结果两年后,政治格局早已动乱的朝鲜又出现了一次兵变,而这次兵变的促使者,正是多年以来一直对朝鲜乃至中国东北土地虎视眈眈的日本。

      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然懦弱不堪,被外国列强打怕,面对日本驱使的完全是毫无道理的政变,仍然踌躇不前,不敢打仗,于是下令让吴长庆和他的军队在原地待命。但是袁世凯知道,一场政变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政变刚开始,还没有稳定住局势之时。如果一味地保守下去,等到政变真正的稳固了局势,由于日本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朝鲜有可能真的会被日本从中国手里抢走。如果袁世凯用他的所有军队去进攻平反,倒是有可能将政变平定,可这样做却大大可能在平乱的过程当中不成功便成仁,就算成功地安定朝鲜也会被清朝朝廷以不遵守命令的原因处置。到底是隐忍退缩还是重拳出击?成败在此一举,最终,由于其非凡的决断力和胆识,仍然带着几分年轻的血性的袁世凯放弃了隐忍,转而直接带着自己的军队前去平乱,竟然真真切切的平定了战乱,而且还将后期的安抚,整理朝政的事情干得漂漂亮亮的。毫无疑问,袁世凯头功一件,所以虽然仍然被朝廷指责不遵守命令,却也快速升迁到了专门负责朝鲜事物的大官,成为清朝朝廷在朝鲜方面代表的第一人。

      已经能够全权处理朝鲜事务的袁世凯明白朝鲜是自己的一个巨大的机会,于是苦心经营这里,倒是凭藉着自己的人脉交往能力和才干将朝鲜的所有事务搞得风生水起,无论是在朝镇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对朝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也在这巨大影响力之后被某些朝鲜的政局人士所厌恶),就这样,一晃又有十几年过去了,正当袁世凯以为自己能够端着铁饭碗一直到老时,日本又策动朝鲜起义了,史称东学党起义。

      如果说上一次的反叛还只是日本人在试探中国和朝鲜的底线,那么东学党起义就是实打实的真正的实打实地夺取朝鲜,一开始袁世凯还能凭藉着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勉强控制局面,可这次日本真的来硬的,见单单用朝鲜本国的力量无法完成整个起义,直接派遣了数万大军前来祝阵,那时的日本已然在采用君主立宪制之后迅速进入工业革命,军队可都是装配着最新洋枪洋炮的军队呀!袁世凯手头上的那条微博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抗拒,情况危急之时,袁世凯也不想丢掉,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朝鲜,于是向朝廷派兵求援。然而当时控制着这件事的李鸿章,出于多种原因采取了要打要不打的态度,慢悠悠地要打不打得派遣援军,之后的事情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小有赘述,李鸿章的拖沓造成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中国一举丢掉了朝鲜,甚至还赔款了日本200,000,000两白银。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前就已经以生病为缘由逃回中国,捡回了一条小命,却失去了苦心经营多年的朝鲜控制权。

      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可没办法,回到中国心灰意冷的袁世凯需要思考自己之后的出路了,作为候补导员的他看上了当时非常火的一个行业:练兵,不仅是练兵,是练最新的那种洋枪洋炮兵,通过练出高科技的军队在政治上博得一定的话语权,自身又没啥别的事情可以干,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袁世凯回国之后开启了他的另一项工作:也就是后来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小站练兵。通过小站练兵,袁世凯成功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只军队(第一匹大约有8000人,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而且据说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拥有军队翅膀硬,袁世凯又被朝廷注意到了,被赋予了直隶按察使的官民,由于袁世凯从小就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富国强民,随着迫切希望改革的光绪帝上位,他也便随着当时的改革首要人员戊戌六君子康有为等人一起推行改革措施。

      戊戌六君子康有为和袁世凯的改革幻想非常美好,可行性似乎也挺高,在光绪帝的批准️下,一个又一个改革措施被同意了,不过光绪帝同意没有用,随着改革越来越激进,刚刚下台让位的慈禧老佛爷越来越不高兴了,便渐渐开始施展政治手段抵触变法,一时间竟然让很多条变法条例无法施行,除此之外慈禧还隐隐有除掉变法人员的趋势,变法派一看就急了,正好派系中有袁世凯这么一支手握大军的存在,便商量着由袁世凯发动政变软禁老佛爷,使改革的路完全畅通无阻。

      为了变法大业,袁世凯一开始也答应了变法派的要求,可没想到和变法怕的密谈结束后,心情本就忐忑不安的他一回到自己的老巢天津就被当时天津的统帅围堵(而且这位统帅还刚刚和袁世凯发生过非常激烈的冲突),做贼心虚之下,袁世凯还以为是变法的同胞们泄露了变法的事情,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极度的恐慌之下,袁世凯开始用一切办法为自己摆脱罪名,便主动哭倒在那位天津的统帅之下,说变法派威胁他进行政变,求天津的统帅为他做主。

      这下子,建发拍的所有计划都被袁世凯一人全盘托出,慈禧听后自然愤然大怒,软禁了康旭,杀掉了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彻底失败,袁世凯也就因此被套上了告密者的骂名,告密之后,毕竟是参予政变的存在,袁世凯也并没有立刻就被朝廷信任,只不过当时的朝廷实在是没有别人可用,袁世凯的手下也还掌握着好大一只军队(当时已经增加至好几万人)迫不得已的朝廷最后还是任用了袁世凯。

      有了大官有了军队,袁世凯还在后来的八国联军时不断给慈禧老佛爷送去救灾物资讨好了慈禧太后,似乎在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袁世凯的发展了,慢慢地,袁世凯成为了清朝朝廷的第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在此时袁世凯也没有放弃变法的打算,仍然大力地进行变革)但是没想到,随着慈禧和光绪在相近的时间内驾崩,一位平常就和袁世凯的政见大大不合的摄政王上了台,早就看袁世凯不顺眼的摄政王立马就以袁世凯的脚有病这个简直奇葩的理由将袁世凯请回了家,任凭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面对绝对的皇权还是不堪一击,只好听从命令找了一块风水较好的地方去归隐,过上了钓钓鱼重重地的生活。

      但你以为袁世凯过上钓鱼生活之后就真的人畜无害了吗?不,他的影响力早已经深入在了大清的朝廷之中,更别说他拥有着一个完全听命于他的新军。利用这张最大的底牌,加上南方辛亥革命之后的叛乱,袁世凯又被任用了回来,不过,这次他算是彻底看清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深知这种朝廷自己再怎么挽救也救不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袁世凯和革命军联合,让清朝和平退位,建立中华民国并且当了第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革命的时候是第一位)。

      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由于南方的党派人士非常不放心这位清朝官员总统,树立了制约总统权力的内阁制,袁世凯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拘束,这怎么能行呢?正好由于革命党的一大人物黄兴被刺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在捣鬼于是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又有充足的理由去剿灭孙中山和他的南方党派,便火急火燎地开始了剿灭工作,使得整个中华民国的政府里只剩下了他的人,面对好多个省份空出来的领导者位置,袁世凯将他们都交给了一个又一个的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军队兄弟们,认为这样就可以稳定天下。

      事实证明袁世凯错了,大错特错,那些得到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军队的军队兄弟们说到底还是一个个军阀呀!让军阀掌控着割据的土地会发生什么,无数的历史早已证明,就这样,袁世凯看着自己曾经的兄弟一个一个都开始不听命于自己,甚至反目成仇,他急需一个重新将整个天下化圆归一的方法,到底是什么方法呢?袁世凯将目光放到了他刚刚抛弃过的制度:君主立宪制身上。有了君主立宪制就有皇帝,就有皇权,就有绝对的控制,似乎非常适合统一整个破碎的天下!怀抱着这种心理,还有一定私心的袁世凯称帝了,却遭受到了根本没有想到过的整个国家的抵触,最后的最后,众叛亲离的皇帝袁世凯忧愤成疾,离开了这个人世。后人打开了他的下一位皇帝是谁的遗嘱,发现上面写的都是他所认为的非常有才能的人,而不是他那些窝囊废儿,袁世凯又何尝想恢复帝制啊?

      袁世凯到底是英雄还是国贼呢?我认为是英雄,应该说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固然,他真真切切的在戊戌变法时选择了告密,让一整个政变以失败告终,固然在最后重新采用君主立宪制自己当了大皇帝,但是他当大皇帝之后的一切举动,都证明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一己私欲想当皇帝而这么做,也并不是想恢复清朝的封建制度。而在看看他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戊戌变法之后的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在到识大体的用自己的军队支持中华民国的建立,就连最后的称皇帝,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中国寻找自己独特政体的尝试,英雄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没有私心的,所以袁世凯的一生中也留下了很多的瑕疵,但我认为,他的心始终是向着改革,向着开放,而不是向着封闭的。 

      而之所以以袁世凯为主导的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他也众叛亲离的死去,这是因为纵然袁世凯或许拥有旧中国的渴望和目标,但他却还是怀着一个清朝的旧时代的思想去认识新事物,面对南方的革命党对他实行的三权分立,他会直观的一个清朝后期的臣子的观念认为这是在削弱他自己或者在排挤他自己。面对整个江山被军阀割据,他会直观地以为利用君主立宪的皇帝至就能解决问题,认为皇权仍然是一切的根本。如果这种落后的观念无法根除,那么袁世凯也是显然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改革,这儿。,也便是袁世凯作为失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无数的改革人物最后的悲剧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