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哲思

快乐地过年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柳依依_b375

        如今过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哎,现在的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的确,不知不觉间“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首先拿过年的习俗来说吧,贴春联、挂灯笼、贴福字、放爆竹、包饺子等这些活儿能在腊月里都做一次的还有多少人呢?年前,我问爸爸:“爸,我给你写一副春联吧,写什么内容……”没等我说完,他老人家无奈地冲我直摆手:“不要,不要,没有地方贴啊!”爸爸倒是说了句大实话——以前在乡下,大门是四扇的,春联最起码可以贴两副!现在老家拆迁了,住在居民楼里,还真找不到贴春联的地方。可是,在我小的时候,每逢过年时爸爸总是边搬梯子边招呼我帮忙贴春联,还顺便考我一下:“看看,看看,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我会认真思考很久,为的就是让爸爸夸我一句“我们家丫头真聪明”。可惜,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中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除夕夜变得越来越安静了,几乎听不到烟花爆竹的响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本来现代人就不太理解“屠苏”这个词,将来我们的后代会会不会连“爆竹”都不知道是什么吗?诚然,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是,我们能不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呢?丫头拿着网上买的“仙女棒”在屋子里跑来跑去,这是一种类似于生日蜡烛的小型烟花,点然后就像是加了特效的仙女棒一样,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和五颜六色的火星来,也算是增添了一些节日气氛。如此看来,我的担心可能是多余的——所谓“文化断层”或许只是一种“杞人忧天”而已,扬长避短、弃旧迎新才是永恒的主题。

        我突然想起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的结尾写:“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你看,老舍先生多么明智,他没有要求过年必须怎么样,而是用不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旧时人们期待过年,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如今人们过年,更看重的是一种理想愿望的表达吧——严冬过后便是春天,不管这一年经历了什么,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画卷再一次拉开,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鼓舞人心的呢?所以啊,年味应该有很多种,唯一不变的就是“快乐地过年”。你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一个不是喜笑颜开,这样就足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