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8)湘江战役红军血战脚山之山岭背后的故事
蒋廷松
湘江战役事关中国革命的命运,战后虽然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损失到只有3万余人,但中央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围歼中央红军的罪恶计划。血战过后,红军觉醒了,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党的新的领导人,自此以后,中国革命这只船舶从胜利走向了胜利。在湘江战役的所有战斗中,脚山阻击战无疑是最重要的阻击战,与桂军只想吃掉中央红军尾部并驱其尽快离开广西的战略目的不同,湘军则是为了阻击中央红军进入湖南,所以投入兵力大,是“拚命”地打,他们在脚山第一道防线投入兵力有保安部队、补充总队杂牌部队7个团和10个湘军旅(按一旅3个团计算则达30个团。另两大阻击战即灌阳新圩、兴安光华铺桂军分别投入7个团、4个团);红军则脚山则投入6个团(红一军团缺15师,另两大阻击战即灌阳新圩、兴安光华铺红军分别投入2个团、1个团)。
红军在脚山阻击战第一道防线,其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在什么地方,一直是笔者想了解的事。 2017年9月4日,笔者与同行在全州县才湾镇脚山村走访时,听该村王贵讲述其父亲王家良与村民唐习六(唐宗政)用担架抬送受伤的杨成武一事。
王贵说,杨成武受伤后曾在这间屋子进行短暂歇息。
问及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在什么地方?王贵说,听他父亲说,当时红军指挥部设在田心村委大塘尾。大塘尾村,在党史采访资料上是多次出现在我眼前的一个村子,还听说红军在学堂里上了课。为查证这些事实,王文胜先生与唐奎调、我专程跑了一趟那个村子。从高德电子地图看,大塘尾离脚山红军战斗的地方很近,但在王贵向导的带领下,开车却绕道小坪岭,走了很远。问了好些人,才找到大塘尾。
村民说,红军的事,由于当年的老人都不在了,他们只知道一些听说的事。红军在村里的家堂(我理解就是祠堂,就是他们供奉自己祖先的地方。)设有电话总机,如今家堂只保留了部分建筑。
村民蒋和生说,听知情的老人讲,红军的电话总机就在这间小屋,大屋已经塌了(现重修,为百姓居房)。红军在里面悬挂有作战地图。
村民已经讲不了更多的内容,笔者分析, 这里可以是一个指挥机构。
78岁的蒋家任说,此电视接收器所在地,当年红军曾在这学堂里上课。但红军老师不是给村民上课,而是给红军上课。上课的女老师是一位红军,后来敌军翻过山界过来了,红军便向松毛屋方向撤退。敌人来得急,走到后面的红军牺牲了几个。那位女老师后来在秦彩堂牺牲了。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大塘尾村就在当年红军牺牲人数最多的米花山的山后,如图,左侧为米花山山系,山下即为大塘尾村。
这是大塘尾通往才湾村过米花山山坳坳的小道,当年红军在此布有重兵。当湘军从正面攻脚山不克时,便从这里突破米花山防线进行迂围,从而让红一师陷入险境,迫使红一师撤退。红军为守住此米花山坳口,修有战壕,可惜挖锰已经毁了。
向导蒋和生说,当年,这里弹壳遍地都是。在此牺牲红军非常多。战后,村民捡到许多炮弹、手雷、刺刀。后来,怕政府追查,有的人便扔了。
村委干部 蒋家文手里的步枪刺刀,就是在自己家门口捡到的。
村民蒋家文捡到的东西有许多,如手雷、迫击炮弹、红军碗,但只保存这些了。
我们发现,大塘尾不仅就在当年红军血战之地,与脚山小村相距其实非常近,抄小路约一公里远吧。难怪脚山战后,党史资料记载有许多大塘尾的村民去战场掩埋红军的遗体。大塘尾,当年只有20多人,现在发展到有250多人了。当年村里喜欢种铲子(这里用谐音词代替),故名铲子坪。大塘尾是该村解放之后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