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恩阳古镇
恩阳古镇于南北朝公元525年置郡,迄今有1490年的历史,是米仓古道上商贾游客云集的重镇,素有“早迟恩阳河”之称。
思阳古镇现存明清风格的古建筑589幢,建筑面积8220平方米,17条古巷在每个巷头都转一个弯,岔入另一条或两三巷子,初入古镇的游人会在巷口略略迟疑。犹豫着应该往哪条巷去,古人用智慧设计的古巷好比一个大大的棋盘,每个游人都是穿越过时空的棋子,探索着好奇着,企图通过古镇点点滴滴解读当时的文化及设计的用意。

大略一看古巷之间好像没什么区别,然而恩阳古镇是由明清两个时期逐步建成,又经历了红色苏维埃政府的改造,使它的建筑风格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和审美观念有细微的改变。然而最终的结合竟然也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古镇的巷子通通用青石板铺就,巷子两旁房舍间距不过五~六米,建筑风格有的典雅稳重,做工讲究,雕刻细致,用粗大的木头作房子的脊梁,精美的木构件艺术地装饰着斗拱与内檐,有的则是砖木、石材、竹材,甚至泥巴夹杂着鹅卵石做墙身,梁柱直接榫接形成整体框架而成,一律盖着青灰色的瓦愣。
有的则是青砖垫就墙根,黃土夯成墙身,,朱红漆色的窗户饰以井格、锦纹格,柳条格或套叠的形式展示着古人精致得让人生妒的生活。

沿巷的门脸大多由半人高的条石整块垒起,占到门脸一半,上面则用一块一块可以自由拆下或装上的木板相嵌,这就是古时出售商品的柜台。另一半留着供人出入,巧妙地把保守与开放浓缩在小小的门脸中。
狭窄的门脸后面隐藏着大大的院落,院落大多是“回”字形型的,院子利用小小的木质露台和地势上的落差,把院子分成几层也分成主房与厢房,在房檐处露出被切割成长方形的天空。透过那些阁楼、主房和厢房遥想当年枯坐在阁楼的小姐与住在厢房的长工在这样局促封闭的环境里相互沉默打望大概如同一剂新鲜的空气,是唯一让人感觉不那么压抑吧。

古镇虽然在2002年就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文明古镇”又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这里游人并不多。
随便寻得一处院子,泡上一壶这里的特色“老鹰茶”“水楂叶茶”,就着乌黑发亮的旧家具和看起来有些陈旧的老板闲扯着,弄一些古巷零星的特色小点心“提糖麻饼”,“簿煎李饼”以及手工麦芽糖拿来佐茶也是再好不过的消磨。

偶尔也能在某条巷子里遇到用几个矮凳和一口铝锅组成的路边串串摊,摊主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见惯不惊地为你挑拣,一边刷上满是辣椒面的调料,保证那椒麻暴辣的味道立马惊醒你厌厌欲睡的神经。那担着剃头担子的师傅吆喝着随时随地做着他的生意,恍惚间竟然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

倘徉在庸懒的秋曰,恩阳古镇早己没有了当年的繁华与咶躁,游人散漫安静,古镇寂廖端庄得如同一个小脚老太颤巍巍静等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