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见效快,不见得是啥好事
前阵子去禅寺“修行”,听到法师谈到一些关于佛学和心理学的不同,他说:心理学有很多工具技巧,可以快速的帮助人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和问题,但是它没有高度,如果走的深入些,往往会和真理实相有很大偏差,或者是想到做不到,甚至错的离谱;佛学是佛陀体悟证行而来的智慧,每一部佛家的经典,都是一套完整的基于生命而产生的思维和价值观模型,有很高的高度,深入去学习探索,自己是可以证悟到的。
有时候,见效快,不见得是啥好事美剧《西部世界》里的梅芙和多洛莉丝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智能人,剧中,她们是最早“觉醒”想要跳出别人设计的人生,寻找自己的出路的,尽管努力了一番后,最终又发现原来她们的觉醒以及为之做出的一切“斗争”行为,也是被人类设计好的。这个结果似乎是忙活了一圈:白玩!但是,白玩的背后,似乎又有什么不可逆转的变化在发生着。
《刻意学习》的作者Scalers曾在书中提到过“强即时反馈”和“持续行动”的对比。他说:我们与外界互动交往,通常会期待强即时反馈,因为我们需要这种反馈。如果没有强即时反馈,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焦虑、急躁、目光不定、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想象一下,你往大海里撒泡尿,能把大海给弄脏吗?如果你想瘦下来,每跑一次,就相当于和复杂的身体系统做一次交换,但是我们的经验都知道,跑一次步是不可能瘦下来的。同样的,你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不是听一堂课就可以实现的。核心技能是没办法通过强即时反馈来构建的,也就是你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而且你也要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能天天有强即时反馈的,如果你能守住这种寂寞,就能拨云见日,守不住的话,那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了。强即时反馈,是毒品会让你很爽,当然也可以止痛,但是最终让你上瘾而且很难戒掉。
小孩子发高烧,送到医院去,西医的一剂针药便可迅速给小儿降烧,却不知违背生命本能而导致的后果;高血压的人,一吃降压药血压就立刻降下来,进而造成了需要终生依赖药物,无法治愈;我们每日刷朋友圈、发朋友圈、点赞、求点赞,不亦乐乎,却忽略了这种求“强即时反馈”的行为,与我们的生命、与我们的成长其实毫无意义。
我们总是想要通过“吃”让身体获得健康,却忽略了“心”才是身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否则历史上要啥有啥的皇帝们,却为何大部分是“英年早逝”呢?
市面上常有一个口号:21天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实际上,我们的体验是:不可能。
一个人想要通过学习成长自己,真正的见效,来自于持续的行动,每天行动,那个过程也许是100天、1000天,甚至更久。
真正的见效,来自漫长的看不见效果的累积,就像Scalers所说:守得住寂寞,便能拨云见日。
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