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艺术之家读书

子吟的读书笔记(2)|《人的宗教》part2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92人  9e3a63502d76

文中所有斜体字皆为引用,括号内为子吟本人的观点。

书名:《人的宗教》(The World's Religions)

作者: 休斯顿史密斯


三、儒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跟常人所理解的狭义的宗教并不沾边。即便孔子在历史上有被神化的经历,但儒家仍然缺乏一个宗教所需要的要素。这里所谈的儒家,更可能理解为一种广义的宗教,或者谓之信仰(religion)更好。

1.孔子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儒家看似宣扬的只是一些基本的、让人点头的观念,可却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年之久。这便是儒家最神奇的地方。

2.孔子面临的是周王朝的瓦解,社会的黏合功能失效的阶段。所以,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把社会再次聚集到一起。最终,孔子选择了——传统。传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几乎影响了一个社会当中所有的人,同时又是悄悄地、自发地、不假思索的,没有刻意的法律或者条款。

3.《论语》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与格言,塑造了孔子希望中国人性格应当成就的原型。(这么说看起来有些霸道,与现在由启蒙思想带来的自由主义有极大的矛盾,可是我们应当回到那个分崩离析的时代来看待孔子学说。换言之,一种思想的产生必然有其时代背景。)

4.孔子理想中传统的必然组成部分:仁、君子、礼、德、文。(可是现在我们似乎更加注重其中的“和”,而和其实是中庸的一部分。)

5.儒家的“五常”: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之间的关系。这点可以看出孔子是及其注重家庭关系的。

6.儒家的宗教因素——“天”和“地”。孔子扭转了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但其本人并不否认“天”的存在。(这里我觉得作者有一定美国人的思维,在我看来孔子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无神论者。同样,作者也肯定了孔子崇拜的天,可能更多的部分是一种精神上的神性。)

7.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早已和儒家文化糅合在一起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族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宗教。我们把姓放在前面,大家庭的关系让人区分不开,但相应地带来了低犯罪率。同时,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对于争斗更偏向于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与他们的人口相比,日本的律师数目与美国相比是1比24。(中国可能更少。)

8.礼带来的影响是否在慢慢消失?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日本人对于礼的继承似乎更大。中国经历了文革,在盲目的前进过程当中急需找回自己的道路。)


四、道家

如同阴阳本身彼此围绕一样,道家和儒家代表了中国性格固有的两极,孔子代表古典,老子代表浪漫。孔子强调礼仪行为,老子推崇随性自然。孔子聚焦于人,老子把人与超越联系起来。中国文明缺少其一就会贫乏许多。

1.对于老子的记载只在孔子对他的描绘,作为一位出世的高人,《道德经》是他的遗留。这本书可以用半小时读完,也可以读上一辈子。

2.什么是道?字面意思是“道路”。(这一点跟佛教中的渡很像。因为印度水系多而中国比较少的原因?)终极真实之路、宇宙之道、人类生命之道。

3.哲学的道家。哲学的道家具有其反思性质,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主张聪明地生活,避免无所谓的毫无意义的消耗。

4.活力的道家。提出“气”的概念,是一种实践者的态度,这一点和印度教的瑜伽有类似之处。

5.宗教的道家。诊治病人、应付鬼魂、求雨等等,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同时在2世纪的时候将其制度化。产生了对“三清”的崇拜。

6.三派道家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隔阂,任何一派与其他两派之间都有互动。

7.道家对于静的理解是不同的,至高无上的活力与至高无上的放松,即“无为”的思想。所以道家找到了最好的载体——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道家想要寻求的境界。

8.道家反对自我肯定与竞争。从而引申出另一个特点——深刻的自然主义,道家提倡不“竭泽而渔”。(这也算是道家极大的现实意义。)

9.阴阳本身并不是在宣扬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两者互相之间的融合,即便是善与恶,在道家看来都不是绝对对立的。

10.道家的魅力在于总是表现出一种轻松得近乎活泼的品质,这种观点有一种复杂性、一种文雅、一种可爱,而使得它具有感染力。(我们不能从严谨的科学方法论上来理解道家,那样就曲解了老子内在的精神品质了。)

五、伊斯兰教

有一种方法使所有东西变得光滑,所到之处所有的锈迹都被抹去,而涤净人心灵的是安拉。

1.对于伊斯兰教的起源,外人看来是公元6世纪的穆罕默德,而在穆斯林眼中,则是起源自真主。这里的真主和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上帝是同样的,亚当的后代亚伯拉罕之后的的事情,《古兰经》与《圣经》产生了分歧。(三大一神教的问题有很多需要详述,之后还会读一本《神的历史》。)

2.穆罕默德同样出生于一个乱世之中,他们目无法纪地争斗,普遍伤风败俗、愤世嫉俗,这些在这位未来先知的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沮丧和恐慌的反应。给予这样的环境,他寻求宗教上的解决方案,最后喊出了把整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呼喊: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3.穆罕默德拒绝人们的轻信,他坚持说真主并没有派他来创造奇迹,唯一的奇迹是《古兰经》本身。(这点跟佛陀有相似之处,真正的哲人不会用那种可笑的伎俩来骗人入教。)

4.伊斯兰教的传播阻力很大,毫无妥协的一神论、对公民生活的要求、挑战不公的秩序(再次和佛教类似),传播三年的努力甚至没有四十位信徒,直到十年之后又几百个家庭都有了相同的信仰。(万事开头难,穆罕默德估计也想象不到现今伊斯兰的巨大影响。)

5.从麦加到耶斯里布的迁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看中了他的政治才能)有了这样的民众基础之后伊斯兰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耶斯里布改名麦地那(“那座城”),八年之后他回到麦加,把“克尔白”认定为伊斯兰的地理中心。离世之时,整个阿拉伯世界位于他的控制之下。(如果没有安拉,怎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6.《古兰经》的由来,连续二十三年的时间传到穆罕默德耳中的声音。声音的来源被认为是天使加百列。“你主在真理和正义上的话是完美的。”

7.伊斯兰教的基本神学概念与基督教和犹太教几乎完全一致。最重要的四点:神、创造、人的自我、末日审判。但伊斯兰教对一神论的忠实程度更加超过了想象,犹太教的教义只限于以色列人之内,基督教因为信奉耶稣为神对一神论进行了这种。《古兰经》尊崇耶稣为先知,接受他为处女所生,但拒绝三位一体的教义。

8.伊斯兰教在形式上有重要的四根支柱。

8.1念作证词。“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

8.2礼拜。安拉最初指示每天要礼拜50次(???原谅我笑了。),在摩西的坚持下,将次数减少到了5次。即便如此摩西依然认为太多了,可是穆罕默德拒绝做进一步的让步。(超越时空的对话,两位先知之间的争论。)

8.3天课。个人每年收入的四十分之一应当分配给穷人,对于天课的接受者同样有明确的规定。(某种程度上的共产主义。)

8.4斋月。为了纪念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的迁徙以及《古兰经》的启示,所有健康的穆斯林在这个时节都需要禁食。目的在于:使人反省,教人自我约束。

8.5朝觐。在他或者她的 一生当中,每位穆斯林至少要去一次麦加。(通过朝圣,穆斯林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9.伊斯兰的社会意义。

9.1伊斯兰教拒绝长子继承权,用法律来接手经济上的一切。

9.2因为允许多妻制,被指责贬低妇女的社会地位。但从历史上来看,这种指责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此之前一直在发生长久的溺婴尤其是女婴的行为,《古兰经》对男女平等持开放态度。对于妇女带面罩和被隔离的情况,其实是当地习俗的事而非宗教的硬性规定。

9.3强调种族之间的平等。(毫不怀疑这一点在当今世界及其有市场。)穆斯林把亚伯拉罕愿意娶黑人之女夏甲为妻视为典范。

9.4伊斯兰教并没有那么强的进攻性。《古兰经》对“圣战”的定义与天主教会法规中的正义战争实质上是一致的,即一定是防御性或者对不会可饶恕错误的纠正。伊斯兰教关于武力使用的记录没有基督教黑暗。(十字军东征、宗教法庭、拷问台、火刑台)

10.伊斯兰教面临的问题。在多个世纪中停滞不前,殖民时代又将这一切恶化。当民族主义的力量强有力地反对统一之际,如何实现那前在与伊斯兰的统一性,如何在一个多元的、相对化的时代坚持真理。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这句话实在让人不得不再说一遍。)

第二部分。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