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语

2021-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根号1159

如果人们拘谨的谈论死亡,那便不会有真正的共通吧。人们必须要经历死,而死是灵魂齿轮的最终一刻,世人拘谨而害怕这样东西,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样,只是这个不同寻常是由他人来看,而非自己了。

让我来谈死,就是死语,死掉的语言,腐烂的文字,毫无意义。我诚然知晓我的半两灵魂到底值几斤几两,可是如果我不去谈论,那便没有我的主张,我相信,任何文人墨客都要有死的主张,去塑造灵魂。即便此刻我写的是死语。

我最早接触死是奶奶去世,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奶奶最爱我,而我也是为数不多在同辈中深得奶奶挚爱的孩子,可惜那时候的我完全不懂,甚至恐怖那副布满皱纹的脸。后来想起这些时我后悔不已,可那些已经连同奶奶为我织的毛衣都早已烟消云散,如今我只能依靠着这模糊的记忆了。这些姑且不提,那时的我显然是不可能理解死的,更何况母亲说的那样模糊,究竟是怎样死的,死的样子是怎么样,在母亲嘴里就如同墙裂个缝般,只是永久的留在了墙上,却没有显眼。可奶奶到底是死了,这我明白的,语文老师说“人死不能复生”,死就是死了,可到了他们嘴里也又是这般平淡。人们谈死终究是拘谨的,死是什么模样,哪有人敢直述的告诉那时的我。

初中详细的接触到了生命教育,从尊重生命到乐观主义,可我依旧不记得有死字的存在,这令人可悲的不是行为的消失。他大抵可以告诉我们“不要自杀,自杀很痛”,毕竟即便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最珍贵的”这句话,也有人淡然。咱们谈死吧,死是自然过程,也可以是社会过程,那这个社会过程是什么。是自杀。

世人大都瞧不起自杀之人,即便谈到为何自杀的时候,人们也都是在软硬之中徘徊。可是显然自杀并不拘谨,换言之人们所畅谈的死亡正是自杀的某些事,即追究自杀这一行为,然后分析事端。在我的记忆里确实有自杀的朋友,他们总是不声不响的离开我身边,他们没有太多共同点,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会自杀吧,有些天天笑着的人甚至会笑着去自杀,令人吃惊。再其次还有些人便是仰仗抑郁的心理去跃跃欲试罢了,这些只需要彻底无视便好。

死亡也可以是艺术。我并不会对这种事有过多评论,追求死亡之艺术的人我并不讨厌,但也不是完全不使我反感的。那张拍于1947年5月1日,一名女性在美国帝国大厦坠楼的照片确实美极了,几年来我看过不少这种死亡的瞬间之类云云的照片,人们冠以艺术,一方面是警示世人,一方面是做榜样。死亡是榜样,多愁善感的人往往不会趋利避害,追随自己敬爱之人自杀的不在少数,他们错了吗,错的彻底而又令人沉默。并不应该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太阳,应该要求每个人有月亮,世人期许的不是阳光,而是长睡不醒。

生而为人的悲哀是使自己活的弱势太明显,也是使自己无法看清楚自己的环境,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大多都自我封堵了,或者就是一片雾,到入口你便放弃了。

我一直坚信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犹豫。一句我习惯了,那是仿佛无数胡杨被成片压倒,仿佛亚马逊河失去了雨林,人们习惯于失去。我想说习惯和犹豫是在一起的。几年前我听我朋友说过他的哥哥自杀的事,据说死之前他是那样的自卑,父母依旧语言暴力。他活的那般累,死时也没有犹豫。朋友说他不会做人,我没有回答,毕竟没爱折磨灵魂,可能他早已失魂了吧,灵魂是人的生命,失去了灵魂不就等同于失去生命嘛,你哥哥早死了。这都是后话,几年来关于朋友哥哥的死我一直是徒有保留的。

人们谈论死向来是拘谨的,人与人向来不互通。说死了也好,可总有人愿意去活着,觉得你说的不对,哪怕你抑郁到了极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对死有好感,对生命的每一个种种都是,心灵中有热烈的阳光,可夹杂着不纯,正因为如此活着,也便产生了告白。即便我知晓生命的意义是无穷可说的,但对于荒凉的死,我有很大的底气。某些人翘首以盼的不是猛烈的欢喜,便是若有若无的选择,至此后者们的这一生,总是在抨击自我和反省,亦或是怀疑和迷茫。

其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人们终将成为曾经,人们终有死心。我说的是死语,死掉的语言,如腐烂的秋叶,死掉沉落海底的鲸鱼,拥抱火光的飞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