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一醉解千愁传统文化爱好者以文会友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58人  焰归来

读者一定会感到疑惑:研究古籍书和时尚杂志,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怎么会放到一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

话说,曹渤老先生是我父亲的朋友。在山西古籍书业界,曹渤老先生曾经被公认为是古籍版本学鉴定研究的第一人。他从1929年起,就开始从事书店工作,至2003年近九旬仙逝的时候,从事古籍研究已有74年,其间从未离开过这一行当;曹先生一生未婚独居,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古籍版本的研究整理工作上;曹先生鉴定收购过的珍本孤本数不胜数……如此经历,造就了曹老先生在专业上的精湛高超,因而称其为“第一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由于曹老古籍考证方面的名声远播,德高望重,省内外前来讨教者络绎不绝,长久以往,曹老的办公处竟成了教学室。对青年不吝赐教,对他人的帮助也不吝金钱。但是,曹老先生却是一个不慕权贵、淡泊名利的人。每年春节,北京一位友人的后代总要接他前去过年,问及原因,原来在三年困难时期,曹老曾以绵薄之力资助过这位友人及家属。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这是我在数以万计的网络图片中,查找到的曹渤老先生唯一的一张照片)

早在1985年,曹老就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古籍事业离不开他,他也撇不下那些古籍,他的家就在这里,这些书就是他的妻儿老小。他依然每日埋在那堆黄卷中坐拥书城,品一壶清茶,聆听着远古的吟诵,直到最后的时刻。曹老视古籍如生命,但自己却没有一函藏书,没有据为己有,这种古籍从业者的“规矩”,他一直信守着。看过了,经手过了,就算收藏了,这才是清廉大家的风范,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几十年来,有多少古旧典籍是经曹老鉴定、整理、定价、写签、上架的,又有多少是经他换封面、包绫角、补破页的,谁也说不清。

(二)曹老伯与《大众电影》

非常幸运的是,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带着我,经常去拜访曹老先生。那时候,我年少无知,竟有眼无珠,看不出曹老伯的伟大,只感觉到,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慈眉善目的老先生。记得,80年代初,他所在的古籍书店还在柳巷的西肖墙二楼。每隔一两个月的星期天,父亲就买了点心水果,带我一起去看望他,父亲与曹伯相谈甚欢,我则徜徉在一排排书架前,小心翼翼地翻阅那些可能沉寂了百年甚至千年的善本古籍,流连忘返,每次临走时,曹伯伯总会把他订阅的、封底写有他名字的《大众电影》月刊送给我,让我带回家慢慢欣赏。

在那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大众电影》曾经陪伴我,从小学走到了大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现在想来,当时,每次得到一本曹老伯亲授的《大众电影》,都是一种期盼和享受。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大众电影》在当时,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畅销杂志,曾经创下了960万册的销售奇迹,至今没有一本杂志打破这个记录,北京一个邮局窗口的玻璃,都被买杂志的读者挤破了,明星们都以能登上该杂志封面为荣。)

让我感到纳闷的是,整天埋头于古籍书故纸堆中的曹伯伯,怎么会喜欢二十年如一日地订阅当时很时尚的刊物《大众电影》呢?也许,是看我勤奋好学,喜欢读书,专门给我的奖励?也许,这正是他的和蔼可亲之处,说明,曹伯伯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人,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前几天,整理家中的藏书,无意间,翻出了曹老伯赠送的《大众电影》,从1980年的,一直到2001年的,竟然有20年之久,其间,有一多半都不知去向了,定价,也从几毛钱,涨到了6.9元,但是,在那个时候,曹先生能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订阅这本杂志,又送给我们,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真是千金难买呀!现在想来,更是弥足珍贵的礼物,让我睹物思人,唏嘘感叹。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后来,2003年的2月,年近九旬的曹老先生离世。身后,曹先生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财产。出殡那天,省市领导、单位中所有的同行都去为老先生送了行。

  再后来,听说,曹老工作过的山西最大的古旧书店(文瀛书屋)停业了,古旧书籍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香火,它的停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悲哀。希望曹老一生的心血,不会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断流。

谨以此文,怀念离我们远去的曹老先生。

修复古籍书链接

古籍研究第一人曹渤老先生与我珍藏的《大众电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