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录:做事的时候多样的选择会更优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施吉涛

聊聊一件事,前几天公司一个仅有的服务因人员失误被卖给了三批人,事情发生于前后两天,当我知道这事儿的时候,负责人在找是谁出错了

当时有些疑惑,直到后来到公司,然后会上继续说这事儿,还没找到犯错的人,也知道了,通过多方协调,其中一批达成和解和合作(是订了两次服务的那批),当时会议主题竟然是找犯错的当事人,我一下子脾气就上来了,提供了一些可以改进工作流程的建议,然后再怼上负责人了,当时心想的是第一时间需要解决问题,和客人反复沟通确认,直到达成和解,也能接受员工犯错的一切,经济损失。(这里大概也有一小点私心,因为出错的部门曾经是我带的)

    另外一批,在多次沟通协调后,也再次达成了合作,结果是挺好的

  到这里,负责人算完满的搞定这件事故了,第二天收到反馈,出错的部门的人有两人提出离职,之后沟通协调,一人之后离职。

  这件事发生时,发生后,到现在我预演了一些自己的逻辑,然后发现我对事情的一个排序,第一是客户,第二是员工,最后才会有一个“秋后算账”,也就是优化工作和流程避免这类问题,还有把经验教给更多的人

  与此同时发现脑子还是有些“僵化”,因为我自己第一时间的判断是搞清楚事情后,拒绝另外两家(直接经济损失)然后再解决拒绝后的问题

还有就是在当时意识到负责人的方式轻员工后,第一时间就怼上了

  这些都是问题,最后以结果论,还是他们的方式方法更优,但长远来看,我还是倾向于自己的判断

  这里需要汲取的经验教训是,做成一件事,多找几条路线,然后选一条达成

一些经历:很多事,自己不知道,最后别人说了,做了才会唤起产生我也曾这样想,我也曾想这样做(一些条件的缺乏),就如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漫画家蔡志忠看到一位前辈小学就辍学开始画画了,他自己是中学之后才辍学全职画画,实际上四岁时就知道自己要画一辈子了

  这里关于尽早做自己热爱的事儿,很早就知道了,也曾想付诸行动或者尝试过一段时间,最后大部分人只是想想或者浅尝辄止,所以就不会明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然后看到树开花结果是十年后

  开始明白这一点后,现在不轻易决定选择做一些重要的事儿,因为决定后我就会确定性的用一年十年去做…

一种泛滥的同情心,大部分人都有爱美之心,举个例子,看到挺好的还很熟的一女孩子,和一个糟糕的人恋爱了,会有一些同情和嫉妒,看到一朵开的正好的花,被人踩了,会生出一种微怒,现在还没能完全明白和理解这种情绪感受

  同样的境遇会让人的心靠近或者产生喜剧效果,前两天因一件事没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推进,几乎不发火的我直接开骂,之后好一会儿才调整好状态和情绪,大概不久之后,另一部分负责人也遇到类似问题,直接爆发了,听到她的骂声,我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之前的不快一扫而空,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有一类喜剧就如此设计,我刚落水,然后正窘迫呢,旁边有人落水如我一般窘迫或者更糟糕,我一下子就平衡了,不过呢,这时候,大概见不得别人的好

最后再说说团队吧,招人一定要招满分或者比自己强的,这样子组建的团队就如坐跑车,把好方向和做好日常维护就可以了,不然就是一群人推拖拉机,经常被带到坑里~

信任的人的话自带非常高的信任值

但在做决策判断时,干扰性非常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