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风语阁二分明月

保持纯真与童趣,不为俗世所侵染。

2021-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公子读书

下午,天有点阴沉,太阳躲到云层后面去了,风有点寒意。

自己也躲进室内,利用工作间隙,看点书读点文章之类。

读到一篇关于如何过好下半生的文章,大意是人生的下半场,不要想“如果当初”,要学会沉默,要回归平静,要学会弯腰,要继续学习,要保持单纯,要偶尔"俗气"一回,要糊涂一点,要多祝福别人等等。

想想自己,已经进入了人生下半场,对照这几条,有得能做到,有得还需努力做到。

但自己感觉,人生就是一个活在当下的过程,活在当下,才能享受当下生命过程里本来就有的种种美好,这就是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想到几天前看到的另一篇关于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

汪曾祺晚年的时候,总是被儿女们欺负,他平时都不吭一声。

可他喝了酒,胆子就大起来,放豪言说:“你们对我客气一点,我将来可是要进文学史的。”

汪曾祺的儿子汪朗接受采访时说,若论厨艺,父亲排第一,若论家庭地位,父亲却排倒数第一!

汪曾祺的老伴喊他老头儿,儿女们也跟着喊,儿女们喊喊也能勉强接受,可小孙女儿也这样喊。这要换作别人,肯定要斥责孩子没礼貌,不懂规矩,可汪曾祺非但不生气,还很享受,他本人曾说:“有人情味的家庭就应该没大没小。”

有一次,汪曾祺作了一幅荷花图。小孙女看了,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上面没水也没花,拿起笔来就往上涂抹。汪曾祺一点不生气,还特意把画收藏了起来。

在那个年代,大多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可汪曾祺却是妥妥的“家庭煮夫”。几十年来,家里的两顿饭都是他来做,他做得不亦乐乎,做得别出心裁,一直做到70多岁。

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绝对是最爱吃、最懂吃的文学大家,他用一道回锅油条塞肉就勾走了无数文人的魂儿。如今,这道菜已经风行,成为汪家菜的代表。

1997年5月16日,77岁的汪曾祺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他临终说得最后一句话都和吃有关:“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

人间玩儿够了,他走了。

汪曾祺爱吃、爱写、爱画,他的生活既有烟火气,也有诗情画意。

汪曾祺笔下没有半点忧愁苦闷,全然一副温情从容的闲适。他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之。

汪老先生的两本散文集,早就罗列在自己的书架上,闲暇之余读来也许会有所收获!

因为我想让自己保持一份纯真与童趣,不为物欲的俗世所侵染。

网图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