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3》略读1
关于读书,我真是一点点的艰难摸索。从最初大学的时候,意识当中就是应该看高深的书,比如名著、古文等等。总是硬着头皮去读。一本书总是半途而废读不完。
后来我开始关注幼儿教育,读了一些书。隐约了解到人的阅读是从兴趣开始的。从"低级"的书读起,然后逐渐提升,逐渐"转段"。
于是开始买一些自己能看进去的书。比如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种叙事类的,非纯理论的书。
再就是对一些哲学书籍开始听一些讲解的讲座。总之就是从简单易懂的开始。
对于读书的学习历程虽然开始,还是磕磕绊绊。我发现我有时候读一本书真的要读很久。比如一本500页的书,可能一个多月都读不完。终于用零散的时间读完以后,回头想,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感觉真的非常沮丧。
庆幸的是,我一直在读书的路上,我一直在寻找答案。
虽然脚步慢了一点。
好的,我承认我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给我目前的《搞定3》阅读结果属实不咋地找的丰满的理由。(˙︶˙)
让我庆幸的是,我不停的在改变,在向前走。就像现在。我勇于把我的不完美记录下来。这在过去,根本就是我认为不值得记录的东西。
言归正传。
大约是半个月前,我们小组组员灵英把一篇速读的方法介绍给我。我忽然眼前一亮。觉得确实是一个先把书读"薄"的方法。避免我长期泡在里面迷失方向。
本周我打算开始系统阅读指定书目,那么从搞定3开始,我觉得先试一试这个方法。
虽然这两天下来,共用了约3个番茄,我也才读了本书的一半,让我觉得这本专业术语很多很绕的书是否不适合速读呢?但是我还是决定坚持用这个方法速读一遍。
接下来我要记录一下头半本书我能记下的内容。
1.我非常喜欢这个比喻:
生活就像旅行。如果我知道我在哪,知道我要去哪,知道我应该怎样前往,同时路上没有突发事件发生,我又能知道路上能选择哪些好玩的路线。我就不需要低头去看地图。
生活如何?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真假;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到哪里;可能我知道我的目标,但我不知道如何实现它;总是有意外时间缠绕着我,我又不知道自己会在路上错过什么。
这就像一个手中没有地图的人,迷失了方向。
想要找到出口,必须绘制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地图。否则,你将永远迷失。
——这就是我们学习时间管理的意义。
2.要做到管理好时间,就需要管理好我们大脑思维。如何让大脑不胡思乱想?
(1)发现你的心事。列出一张真正的,源自你的心声的清单。要深入的观察自己,问自己。捕捉出所有事件:乱七八糟的待办事件、你的项目、目标、追求、未来等。
(2)收集。写下你所有的想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清空大脑。装满工作篮。
(3)明确意义。进行组织整理。首先筛选:要做的,进一步细化,结果要什么?如何行动,是否当做资料保存?需要进一步思考酝酿延期?
不做的:删除,委托或当做资料保存。
即清空工作篮。
(4)组织整理。把明确意义后进一步分类:列入日程、情景清单、把结果和资料分类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