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写日记想法散文

如果你身边有人一直在忽略自己,请多给他一点关注吧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3人  钰晨成长手记

人们习惯了为错误的行为找个责任人,因此当人们自己的选择出了问题时,常常会把责任完美地转嫁给他人,这样做就能避开“自己应有的担当”的行为。

当人们得知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了某些后果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逃避或推卸责任。

其实典型的不负责任,是对谁都不负责任,但有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不够负责,常常会对别人负责到极致。

如果说他们也在试图逃避一些责任,那么他们真正逃避的就是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

他们曾为自己设计了完美的人设,也一度在通过各种方式去维护着自己的这个人设。

有人说这样的人太虚荣了,其实不然,他们一直维护的形象其实是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只是因为做不到而选择了用掩饰真实的自我,向外呈现期望成为的那个人设,在外求得别人的认可,用这份别人给予的认可来换取内心的那份安全感。

可以说他们把安全感放在了别人身上,只要别人对他们足够认可,他们愿意为了获得这份认可而选择做出一些努力。

正如有些人常常会做一些自欺欺人的事,你会发现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似乎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但就是会让人觉得做得太多、自己又没有任何需求,只是在满足着自己“被需求”的这个期待。

这种人初次接触会为人们留下极好的印象,可越深交,越会觉得招架不住,他不需要你为他做任何事情,你只要能让他确认自己是很重要的,是持续被人需要的,就够了。

心理学上称他们为“讨好型人格”,但我还真是不忍写下这几个字。他们会自责、会内疚,会按照外界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其实内心过得很苦。

其具体表现为:

1、敏感多疑,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2、不自信,常常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3、无法面对孤独,对于情感、思想方面无法做到真正独立。

不论他们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也不论他们曾经受过怎样的伤害使自己无法坦然面对自己、面对他人,我都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更多的爱,而不是靠一句“讨好型人格”去为他们定性,这样的一个词汇,很可能使他们备受打击,但行为上却依然不知道如何修整。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忽略“自我”,那么最终他一定会失去自我。

去陪伴,好过远离;去接受,好过拒绝;去迁就,好过去指责。

这些行为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做到,而是希望通过我们对这部分群体的原谅、宽容及理解,试着让他们感受到一些温暖,使他们有勇气从伤痛中走出来,重拾自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