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心路蜕变记《59》
2018年9月8日 周六 阴天
天气渐入微凉 学而思课上 8.27
周末的安排
一般每到周五,只要没课,小雨就自动给自
己放轻松。由于周五的舞蹈还没开始上,下
午下雨,画画约了也没去。就在家,电话建
议说要不今天把学校作业做完,周末就可以
少些作业了。
下班回到家,很开心的告诉我学校作业做完
了。我说“那少了个大事了”,看来感觉作业
多,其实认真做一下,只要很短的时间。
其实在作业一块,跟工作一样,立马做真的
很重要,不要拖,四年级强化这一块,引导
她马上做的习惯,不要等,先做完才可以后
面有更多的选择,心情上也会轻松很多。我
自己在工作生活上也经常有拖拉的习惯,真
的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肯定她当下完成的感受,跟它聊聊当天做完
的好处。
昨晚期待已久的周末娱乐看电视,她周末喜
欢看电视,最喜欢笑点很低的综艺节目,一
直就听到在那傻笑。而且这么大还喜欢重复
看,那一期看无数遍,也笑无数遍。我强烈
要求换一期看。
周五我也感觉放松一点,睡得比平时晚,安
静看了一个电影。不然感觉对不起自己,这
时候属于自己。
主意越来越多,我要随机应变
明显感觉孩子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
1.自己选衣服,我觉得这衣服这样挺好看的。
2.我觉得我自己扎的头发挺好的,我自己抓扎
……
有的时候也不想听你啰嗦,还有点脾气。做
家长心理上要高兴,她在成长,越来越有自
己的想法,心理学上说这个阶段很重要。需
要好好保护,形成自己独立思想的阶段,还
是要多听听她们的意见。提醒自己,在要
发脾气的时候就让自己就闭嘴。为青春期做
好心里准备。
自我成长
竹子介绍小书童频道,昨天听了几期《被讨
厌的勇气》,心理学方面的。
这本书说很难懂,说要用你年龄的一半年龄
时间才能理解里面真正的意思。
里面很多观点很新颖。
复制关于孩子的观点
父母与孩子,学习是孩子的课题,那当孩子
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放任不
管吗?
对父母与孩子的课题分离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
的课题分离。
孩子不爱学习,最终对此承担后果的还是孩
子自己。就算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
他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作为父母,我们
没有办法替他上大学,找工作,替他结婚生
子过完一生,甚至就连单纯的陪伴一生都做
不到。同样的,孩子也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
的期待而活的。
哲人说: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
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明显是在满
足自己的面子、虚荣或者是支配欲望。而孩
子能观察到其中的欺骗性,也会因此反抗。
面对孩子自己的学习课题,并不是要父母放
任不管。所谓放任,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
子在做什么。阿德勒的主张是在了解孩子干
什么的基础上加以守护,需要建立一种互相
信赖的关系,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帮助和鼓励。
那就学习而言,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
明白这是他自己的课题,他要为此承担所有
后果,并且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随时都
准备好给予帮助。有这样一句谚语:我们可
以把马儿带到水边,但是却不能强迫马儿喝
水。
如果没有激发出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对他
强硬的施加干涉,那么必然遭遇强烈的反
抗,很常见的青春期叛逆少年都是这样的情
况。
问题孩子的5个阶段
在这本书的续作,也就是勇气两部曲的第二
部《幸福的勇气》当中,哲人就把问题孩子
的行为分成了5各阶段。其实孩子的问题行
为背后都隐藏着某种目的。我简单的说一
下,算是对节目的扩展。
第一阶段,称赞的需求。孩子的目的是获得
表扬,他们并非是在做好事儿,只不过是在
做能够获得表扬的事情。他们的世界观是没
有表扬就不做好事儿或者没有惩罚就做坏事
儿。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寻求别人的认
可。
第二阶段,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获
得表扬,那么更进一步,我得不到表扬也没
有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于是,他们开
始通过干坏事儿来引起关注。比起自己被无
视,被批评要好得多。
第三个阶段,权力斗争。就是反抗,开始谩
骂挑衅父母或者老师,有的脾气暴躁,行为
粗鲁,甚至去抽烟、盗窃,肆意破坏规矩。
这已经是典型的问题孩子了。他们就是要通
过不顺从来发起权利斗争,以此来证明自
己,获得特别的优越感。
第四个阶段,复仇。如果当所有人都对我失
望,都不爱我的话,那索性就来憎恨我吧。
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不会受到任何人的称赞
了,周围正常的同学朋友也开始敬而远之,
他们渐渐陷入孤立的境地。但他们依然通过
被憎恨来与其他人保持一种联系。让其他人
在憎恨的情绪当中关注自己。
他们的目标也许并不是做坏事儿,而是不断
的做你讨厌的事情。他们通过伤害自己或者
贬低自己的价值来控诉说我变成这样都是你
的错。父母自然会十分担心并且万分痛心,
而这样对孩子来说,复仇就成功了。
第五个阶段,证明无能。当周围的人对自己
憎恨都没有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成为
特别的存在了。那么他会用行动告诉所有
人,不要再对我有所期待,因为我很无能,
放弃我,不要再管我。到了这个时候,父
母、老师越想去管他,他们就会用越极端的
方式证明自己的无能。要改变他们将非常的
困难。
在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课题需要自己承担
责任的时候,对孩子的赏罚教育,会让孩子
只想要别人的表扬,不断的寻求他人的关
注。如果对他们强硬的加以干涉,则会激起
孩子权利斗争的欲望,进而让其进入复仇的
阶段。
所以,即便是父母与子女这般亲密的关系也
同样要划清界限,正因为是家人,才更有必
要有意识的去分离课题。更有必要让孩子承
担起自己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