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1) ——读译者序

2019-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谢灵仙

        以前看书,从来不会关注作者及译者,更不会看序和前言。就像《正面管教》,这是我和我的家长们共读过的一本书,但我至今也没记住作者是谁,更不知道译者是谁,只是觉得书中对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很好,很科学,也很实用。
        选择郝老师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一课程后,在等待书邮购回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都徜徉在《静悄悄的革命》读写打卡圈里,认真阅读其他学员每天的打卡日记,发现很多人读书都是从序和前言开始,我没有这个意识,读了那么多的书,每一本都是自动跳过序和前言,从来没想过去看一看,更没想过一本书为什么要有序和前言,序和前言对于一本书有着怎样的作用。
        知不足而自反,自反而后进。于是,我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序和前言的内容。首先我了解了序的类型,有作者自序、译者序、出版社编辑序、国内名家序。接着了解序是什么。作者序一般说明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译者序是译者对书中内容和作家观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从宏观层面上讲述作者观点、主题思想、技巧风格、小说特点、深远意义、后世影响等,并微观层面采撷部分片段,步步引导,层层分析,使读者领会个中奥妙。并不是所有的译书都有译者序,对于读者来说,译者序的重要性不亚于书本身的内容,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的阅读一番;出版社编辑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不同的对该书的评论,遴选出精华观点,揉捏润色,写成序;国内名家序有专业学者序、知名作家序、名人序,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碍于情面,这种序基本都是往好里说,对于阅读甄别和鉴赏能力不高的读者来说,容易被无形引导,影响对全书思想和价值的判断。
        了解了序,再来说说前言。前言有作者编写,主要说明书的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前言在序的后面,属于正文。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前言是一定要读一读的,但序有的可读可不读,有的一定要读,有的不仅要认真读,而且要反复读,序和前言对我们的阅读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只有阅读之后才能体会得到。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很庆幸成为新教育网络培训学员的学院,很高兴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学习阅读。在这个群体里,我想一定可以学会深度阅读,能听到更多的独特见解,能结识更多智慧的人,也能遇见不断进步的自己。
        在期待中,终于拿到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书译者序,还有两篇作者序,今天的阅读就从这些译者序开始。
        这本书的译者是李季湄教授,她在序中要表达的内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李季湄教授之所以翻译这本书,是被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佐藤薛先生的研究态度以及被书中深入浅出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所有努力的人都值得敬仰,所有好的东西都值得学习借鉴,不分国界,不分人种。
        二、佐藤薛先生可敬之处
        作为日本名牌大学名教授的佐藤薛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他“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进20年来一直如此。”20年如一日,我想只有心里真正的把教育放在心中,并期望她越来越好,才能有这样的坚持。正因为佐藤薛先生长期深入一线,和校长、教师、学生亲密接触,他才能发现:“没有那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佐藤学先生说:“在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李季湄教授在翻译到这些时,敬佩和惭愧之情并生,扪心自问该何去何从。当我体会到佐藤叶先生的平易、务实、深刻时,我也有如此的感触: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在教室里,我们怎样才能与孩子们产生共鸣?我们到底能带给孩子们什么?
        三、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期望
        日本的学校正在试图摆脱支配其教育一个世纪以上的划一性与效率化,以综合学习为舞台开展“静悄悄的革命”。这与我国的教育改革多相似啊,从课程改革到课堂改革,再到我们的新教育,都是在努力地摆脱以前那种“以教为中心”的硬灌式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季湄教授在序中写道:本书中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对校长、教师来说颇有启示。书中许多观点和案例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她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看清那些应该做的、可能做得和必须做的事情,积极地投身到教育改革中去。
        四、先“引”为快的剧透
        李季湄教授先给我们剧透了10句她认为精辟的语句。
        与我产生共鸣的是这一句——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令我深思的是这两句——
        “不是挺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互相倾听的教室’”。在我的课堂上,我觉得很多时候都听不明白学生要表达什么,所以常埋怨学生表达能力弱,也许是我心里只有我的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学生,没有与学生连接起来,没有心灵相通,没有共鸣,哪来的理解。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我认为课堂上,既要有学生自学时间,也要大家合成共同学习题进行共同学习的时间。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就要留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我的认识也许很浅,希望深入读过这本书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用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才完成今天的学习笔记。打开书,沉浸其中,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静悄悄的啃读,静悄悄的改变,静悄悄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个成全自个,努力把自己这块料铸成器。期待这本书能加速我的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