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录生活随想想法

奇怪,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2017-09-05  本文已影响441人  云豫章
月光宝盒

多年前,看过电影《大话西游》后,有一幕印象颇深。周星驰反复使用月光宝盒回到过去,吴孟达在数次目睹这一场景后,大喊“又升天了”,然而却颇为惊异,自语道,“奇怪,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尽管站在观众的角度,他的确是多次经历,但站在角色本身的角度,他的每一次都是一条时间线上的第一次,说出“又”字,确实连自己也要奇怪。

不知为何,《大话西游》中我记得最清晰的台词,不是那句深情款款的“一万年”,而恰恰是这莫名其妙的一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个习惯,只要一说到“又如何如何”,不自觉就会接着跟一句话,“奇怪,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是啊,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1

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无关情绪,说“又”甚至“又双叒叕”,都不过随随便便发个感慨而已,算不得什么。

但假如是又犯了一次错误,不论是做错一件事,还是错过一个人,这时候的“又”,都难免会透露出遗憾和懊恼。

会有人不希望时光倒流,不想要重来一次吗?

或许,对个人而言,更理想的不是时光倒流,而是回到过去。这之间的区别在于,时光倒流,那时候的自己没有经历“现在”,很可能仍然重复一次相同的遗憾;而回到过去,则带着“现在”已知的一切,足以让我们回避可能出现的错误。

2

2009年4月的一个中午,我无意间看到一位同学的QQ签名:“吃一个如果,再剥一个如果。”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话源自张爱玲,只是觉得挺有意思,便问他:“你哪来那么多如果?”他答:“因为明天有很多个,而昨天只有一个,所以才会生出许多如果。”

一时间,甚为叹服。

过去的昨天已经唯一,而明天却还未知,无数的可能性造就无数个明天,谁能知道哪个才是必然的结果?既不知道,很多事情便难以抉择。同学则说:“因为明天还没来,所以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将来变得明朗,趋向明确。”

就我们所追求和期待达成的目标而言,这是毫无疑问的,有所为,有所努力,才更有可能迎来自己心中所希冀的明天。只不过,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努力的方向、作出的选择永远是对的,我们更无法预料外部环境的所有情形和变化,所以当明天过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明天。

但明天终究也会变成昨天。遗憾也好,伤怀也罢,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尽管不可能真的重来一次,但总还有机会弥补,或者当下一次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也还有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然而,当面对生死大事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希望从未发生过的。

3

人生没有重来,生命只有一次机会。

常常可见,弯道上,等红灯的人不是站在路旁,而是占据路面;不远处就是斑马线,却偏要随意在车流中穿行;汽车通行的绿灯已亮,但依然要抢到车流前面。特别是还有一些抱着婴儿的、带着小孩的。我很疑惑,难道他们就一点儿都没想过可能的后果吗?万一出了事,再痛哭,再索赔,能换回原本健健康康的孩子吗?

有一次,我开着车,前面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不是规规矩矩直行,而是很酷地左右晃动。我还可以看见,他低着头,眼睛盯着手机,手上没怎么按动,应该不是在聊天,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看小说之类。这时候,别说超车了,喇叭我都不敢按。我超车,他可能正好晃过来撞我车上。我按喇叭,他可能受惊摔倒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除了跟在后面保持一段距离,我别无选择。

可是,换一个地方,换一些人,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当然是指不好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多不胜数。

当然,公平地说,开车的人也需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否则同样要付出代价。飙车的、别车的、抢道的、互相追跑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甚至有的在高速上跟货车赌气,然后再也没有赌气的机会。这又是何必?

发生的事故那么多,为什么总有人不愿意吸取教训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人比较容易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自己方便就好,自己开心就好,考虑越多越累,考虑越少越轻松,改变总是比保持现状要难。加上总不免还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技术高超,或者运气不会那么差,那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后悔已经太迟了,甚至也许连后悔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古人早已总结,“善游者溺,善骑者堕。”虽非绝对,总该警醒。

4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一个人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不在意自己的生命,那是他自己的选择,终究别人是拦不住的,但这样的人,至少应该做到不要给他人带来伤害。

不独车辆与行人如此。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2010年,18名驴友进入黄山未开放的区域“探险”,被困后报警求救。在施救过程中,民警张宁海坠崖牺牲。事后,出现了很多种声音,其中有人说,“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这话自然是一点都不错的。别说警察了,所有的公职人员,都应该为纳税人服务(话说回来,我更倾向于“为人民服务”这个表述,这个群体显然比纳税人更广泛、更全面。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但是,公共资源总是有限的,警察的生命也是宝贵的。明明可以不用牺牲,明明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出现这样的后果?

我总认为,救人应当以施救者的安全为前提。不是说被救者的安全不重要,但做出了一定的行为,就应当有承受相应后果的心理准备。如果是在允许的区域,如果是有报备的举动,我觉得好理解得多。如果是在未开放的区域,如果是私自进入甚至是不听劝阻,尽管不能不救,但除非所有施救人员平安撤离,否则,我仍不免觉得愤慨。

我不知道,那些人在后来的生命历程当中,是否会想起曾有人为救他们而牺牲。我也不知道,如果他们想起,心里是否会有一些后悔和内疚。

他们得到了继续“探险”的机会,然而,谁能给牺牲的人继续救人的机会?

5

我想起父亲曾提到过的一篇作文题目。

父亲是一名教师。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参加完考试(不记得是什么考试了,只记得那时候很多老师都要参加考试),回家跟我们讲,最后的作文题目是“人最宝贵的是____”,要求补充完整后再写。这样的题目,自然各有各的思考,很多老师填的都不一样。父亲写的是“人最宝贵的是珍惜”。有的老师认为这个题目不好,“珍惜”不是名词,而且太抽象,跟“宝贵”不能搭配在一起。

这个题目好不好,见仁见智,不能强求。但我当时是觉得非常好的,今天依然这么认为。如果人人都懂得珍惜,真正用心珍惜,那这世间将会省去多少的烦恼和遗憾,又会增添多少的美好和满足!

时间的长河总是向前流走,我们永远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唯有珍惜当下的时光,珍惜眼前的人,珍惜能够珍惜的一切,因为无论怎样,再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所有事后的如果,都只是“如果”而已,不管设想出多完美的“就”,也都再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我们手里没有月光宝盒,不会有个人看我们如看神仙一般,感觉反复经历着同一件事,却又惊异莫名地说,“奇怪,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人生的篇章无法“撤销键入”,只能持续不断地往下写,直到尽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