泩选散文🍓(伯乐休假至2025年6月)月·精选优秀推文散文特辑

童年琐记

2024-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里生活的鱼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有童年,而童年的经历又总是最难忘的。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纯真无邪,那时的我们不需要为谋生,工作,学业等问题操心,没有车贷房贷的压力,不用看老板的脸色,不用在上下班时去赶早高峰和晚高峰,不用为养家糊口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发愁,难怪我们会常常回忆起童年来,并时常感叹那时候可真好啊!!!

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是真的幸福啊,电视,电脑,手机,网络,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应有尽有。可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呢?几乎什么都没有,那时最常玩的一种游戏叫扇“啪叽,”孩子们用废纸叠成得方方正正的纸“啪叽”,一个放在地上,用另一个去打地上的纸“啪叽”被打得翻了个就赢了,赢了的欢欣鼓舞,输了的垂头丧气。每次都能玩上一整天也不觉得乏味。发展到后来街上甚至有了印刷的彩色“啪叽”,一张纸上印上一个个圆形的卡通图案,买回家来贴在硬纸板上,再用剪刀沿着图案的边缘剪下来,剪成一个个圆形的“啪叽”。可是这种彩色的纸“啪叽”对于我来说实在有些奢侈了,平时积攒的几毛零花钱实在舍不得花在这上面,一旦有小朋友们玩这种彩色的纸“啪叽”我就只能在旁边可怜巴巴的看着了。除了扇“啪叽”以外,还有弹玻璃球,弹瓶盖,跳绳等等,女孩子爱玩跳皮筋,打口袋,男孩子们则用木头雕刻的小手枪或纸叠成的玩具手枪打游击。就算是一个用铁皮做的铁环用手柄推着从街头跑到巷尾,也一样能乐此不疲的玩上一整天。那时的我们简单快乐,纯朴自然,既没有勾心斗角,更不会有尔虞我诈。

那时的小城只有两条主干道,出了家门向前走就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顺着大街一直向西走上一千米左右就到了市中心。这条路在成年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眼里确是一条好长的路,街道两旁还有几家商店在营业,看起来还是蛮繁华的。这条大街一直走到头了便是一个转盘道,在大街的正中心便有一个高大的建筑立在那里。现在想来那个建筑其实并不高大,只有两层楼那般高,四周用铁链子围了起来,上面有台阶可以拾阶而上,台阶上面大约一人高的台子上面是四幅宣传画,现在早已忘记了上面的宣传画画的是什么了,想来无非是宣传四化建设之类的吧。再向上就是转盘的顶部上有着三面红旗,可能是很醒目的原因吧,直到现在居然还记得。那时不论是放了学的学生,还是下了班的工人,或是逛街走累的市民都会走到转盘道的台子下坐下休息一下。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则是更是愿意爬到台子上面去眺望四周的风景。

听老一辈人讲这个转盘道本是大跃进时建造的,本来是效仿大城市的环岛建造的,也是为了给市民提供的一个休闲的场地,因为当时汽车很少,基本上以自行车和马车居多,所以根本不会有堵车的事情发生。少辆的车辆路过这里都会转一下,时间一长竟然成了县城里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在转盘道的台子下面经常会有出租小人书的摊子在摆摊,两分钱便可以看一本,小人书不但孩子们爱看,就连成年人也一样爱看,画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配上简单的文字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神。在那个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又没有手机,电视,电脑,网络的年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小人书也就成了所有人的重要选择之一。

我经常会和两三个小朋友每人出两分钱,租来三四本小人书,几个小脑袋挤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观看,生怕会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细节。小人书真的是那时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食粮。靠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小人书我们知道了那些经典文学,神奇的民间故事,了解了外面多彩多姿的世界。直到现在那些曾经看过的小人书依然历历在目似在眼前。如今依旧记忆如新的有《西游记》系列,《水浒传》系列,《聊斋》系列,还有《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隋唐演义》等等,不过我最爱看的还是一些外国名著列如《巴黎圣母院》,《好兵帅克》,《假话国历险记》等等,就是这些精彩的小人书在那个年代丰富了我的童年。

转盘道的斜对面就是新华书店了,上学后认识了几字以后就开始喜欢逛书店了,新华书店里不但有各种各样的图书,也有小人书在出售,只不过当时的新华书店不像现在,人们可以在书店里自由地阅读,那时所有的图书都摆在柜台里面,能够自由翻阅的只有少量的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而且价格也很贵,一本最便宜的小人书也要几毛钱。手里那一点点可怜的零花钱实在是不舍得拿出来,最后也只能去街边租小人书看了。不过我逛新华书店并不只为了图书,还有挂在墙上的一张张年画,虽然春节早就过了,但是年画却还是会挂在那里,一直挂到年底才会又换上新的年画,那时的年画题材丰富,除了《连年有鱼》之类的喜庆年画,更多的是以传统故事为主的。那一幅《武松打虎》上的武松明明就是一个小孩子模样的人骑着一个玩具虎,那一幅《梁山伯与祝英台》明明还未成年,还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白蛇传》也都是如此,可就是这样一幅幅活泼可爱的画风在那个年代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只是可怜了我摸看口袋里那少的可怜的零花钱只能眼巴巴的望看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干瞪着眼。

从转盘道向北走一两分钟就是工人文化宫了,当时的工人文化宫最主要的功能其实就是放电影,不过从转盘道向东走一两分钟就到了影剧院,当时的影剧院是新落成的,所以也叫新电影院。所以转盘道附近是有两家电影院的,除此之外县城里还有两家电影院,一个是站前电影院,一个是森铁电影院,因为离我家太远,我几乎没去过。当年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十分匮乏的,看电影便是一项极好的娱乐活动,一到周末影剧院或工人文化宫门前总是聚满了人,如果有新片上映,售票口就挤得人山人海。因为当我年纪最小,身材也极为瘦小,总能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隙处挤过去,挤到售票窗口前买到票,所以每次买票都是我自告奋勇前去冲锋陷阵,而且每次都能成功完成任务。

当时我们一家四口只买两张票,父亲一张,母亲一张,我和母亲挤一张座,父亲和大哥挤一张座,有时父母亲单位也会分电影票,这样父亲就会多买一张电影票,让我和大哥挤一张座。我那时心里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可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座位,可以像大人一样被尊重,而不是做为一个小孩子不被重视。可是电影还是要看的,重不重视在父母眼里似乎并不重要。

那时的电影伤痕文学还是主流,记得看过的有《牧马人》,《小街》,《第十个弹孔》,《巴山夜雨》等等,仿佛全国人民都在反思一样,但是我年纪还小,完全不懂什么文学性艺术性,更加不知道要反思的是什么。在我眼里这些影片加起来也不如《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来的精彩,那些精彩的影片在我看过后甚至可以绘声绘色将故事剧情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在这些小朋友们崇拜的目光中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不过这样精彩的动画片还是太少了,适合孩子们看的影片还有《四个小伙伴》,《啊,摇蓝》,《赛虎》,《小铃铛》,《闪光的彩球》等等,不过这些影片并不是我的最爱,中美建交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又有许多港台和外国影片流入国内,其中《佐罗》,《未来世界》,《追捕》,《人证》,《生死搏击》等等影片大大的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影片中的高楼大厦,香车美女,异域风情让我们知道了世界还有另一个样子。

大陆电影受其影响也拍出了《珊瑚岛上的死光》和《神秘的大佛》,但是直到《少林寺》的横空出世燃爆了所有人的观影热潮,这部影片我最少看了三次以上,第一次是和父母一起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和几个小朋友凑钱一起看的,那时两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对我们这样的小朋友来说可不算小钱,两三个人挤在一张座椅上看电影也是平生仅有的一次。觉远和尚更是一夜之间成为了全民的偶像。

从那时起每月的月初我都会跑到电影院门前去看那宣传海报,那时电影院的门前都会有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用美术体写着这个月要放映的电影,平均两天一部电影,如果是新片重点推荐的就会有一个大大的手绘海报,还要写上导演和主演的名字,而其他的电影就只有一个名字了,那时的海报现在看来是十分粗糙的了,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精彩,但也确实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我去看海报主要就是看这个月有没有武打片上映,如果有的话那零花钱一定要省着用以免到时候没钱买票,就是在那时心中开始有了一个侠客梦,想要仗剑走天涯。虽然那个侠客梦最终没有实现。

如果顺着转盘道向南一直走就到了我的母校县一小学,过了一小学再向南一直走,上了大堤转向西便可以看见一条大河蜿蜒曲折直向远向,这条河便是呼兰河。没错,就是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提到的那条呼兰河,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流经铁力、庆安、望奎、绥化、兰西、呼兰等12个市县,于哈尔滨市东北约1公里处(呼兰区张家庄附近)从北岸注入松花江,只因这河在县城的西面绕城而过,自东向西转了一个弯,所以我们都亲切管这条河叫西大河。

那时的西大河水质清澈见底,一到了夏天就有大量的游人来到河边游玩避暑,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会脱了衣物下河游泳摸鱼,还有人会在河边洗衣服,中午还会在岸边野炊。那时的人心都是质朴无华的,放在岸边的衣物没人看管也不用担心丢失。不过母亲是从来不许我们私自到河里去玩,就算有大人陪着也绝对不肯让我们走远,生怕我和大哥出了意外。可是口头的警告怎么可能拦住顽皮淘气的我们呢?放暑假的时候父母亲的工作忙,就更加没时间盯着我们了。

有一年放暑假没事干,我便和大哥约了几个小朋友,趁着父母不在家偷偷地跑到河边去钓鱼,那时的鱼竿可不像现在鱼具店买的几百几千的一套,简单的就是一个竹竿绑上鱼线鱼钩,再在鱼钩上串上蚯蚓就可以了。只是那天到了河边一直没找到钓鱼的合适地点,一个伙伴忽然发现有一根用来渡船的绳索横在河面上,就提议大家抓着绳索一直走到对岸去,看看对岸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钓鱼,大家顿时纷纷响应。

为了防止弄湿衣物被家人发现,大家都把衣服脱了用腰带系住后顶在头上,好在周围没有什么人,也不怕被人看光。大家排好队依次抓着绳索向对岸走了,可只走了一半我就开始后悔起来,因为当时正是汛期,水流的很急,河底的鹅卵石又很滑,我当时个子矮又不会水,走到河中间的时候河水已经漫过我的胸口,湍急的河水一冲,脚下一打滑便差点摔倒在河里,恐惧几乎在瞬间就占据了我的内心,“哇”的一声我便哭了出来,“救命”两个字在胸腔里打着转冲了出来。大哥听见了我的叫声赶紧回来拉住我的手,拽着我向对岸走去,便在此时我只听见“扑通”一声,低头一看原来我的衣服没有绑紧,裤子和鞋子掉到河里了,我大叫着:“鞋子,鞋子……”那声音里还带着哭腔呢。大哥见了一把把我的鞋子从河里捞了上来,但是我的裤子却被河水一冲,远远的离我而去。可我已经顾不上去管我的裤子了,在大哥的拉拽下我好不容易上到了对岸。

上岸后我一屁股坐在岸上对着我剩下的衣服和鞋子发呆,因为我发现我丢失的不仅仅是我的裤子,还有卷在裤子里的裤衩子。我该怎么办,虽然我那时只是个十多岁的小男孩,但也知道不能光着屁股回家,可是不光着屁股回家又能怎么办?总不能不回家吧?那天其他的小伙伴都玩得很开心,而我却只有我的伤心。

家还是要回的,衣服只剩下一件小背心和一件轻薄的衬衫。我把背心穿在身上再把衬衫系在腰间,两个袖子在腰上打了一个结,遮住了下半身。由于是夏天衬衫十分单薄,如果仔细看是可以看出我下面什么也没穿的。好在街上根本没人注意我,也没有人嘲笑我。可是回到家还有父母亲那关要过,这回可是无论如何也瞒不过去了。父亲自然很生气,但是却被母亲拦了下来,母亲找来了裤子和裤衩子给我,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下换好了衣服。那时犯了错的孩子最怕的就是母亲那慈爱的眼神,在那慈爱的眼神里我变得无所遁形,深深的内疚感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中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绝不再让母亲担心难过,而我后来也真的做到了。

大约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转盘道被拆除了,在原转盘道向西八、九百米的地方建了西河公园。我上初中的时候原本的县城升级为县级市,而转盘道之所以被拆除是因为城市要发展建设,路上的车多了起来,为了拓宽马路才被拆除的,就这样一个本来是地标性的建筑就这样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碾过,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城市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为了最加美好的生活,不知不觉间我们先去了很多也抛弃很多,有的本就该被时代淘汰,而有的却是我们拼了命也想要找回的。

“啪叽”,玻璃球,布口袋,铁环,纸叠的手枪被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和遥控车取代了。小人书换成了漫画书,孩子们玩起了手机,平板电脑,发达的网络不知不觉侵占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华书店还在,但已经升级成了高档书店,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的阅读了。电影院因为当年电视的冲击无法经营已经被拆除了,现在市里又建了新的电影院,环境高雅舒适,观影体验也是极佳的。工人文化宫整顿后现在依然在放电影,档次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喜欢怀旧的我们却也没有了当年的吸引力。西大河的水因为城市的发展早已变得污浊不堪,早就没有人去游泳钓鱼了。城市的天空也渐渐的变得灰暗了,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似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牺牲了环境,牺牲了自然,牺牲了蓝天白云,可这牺牲是否能换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呢?答案是否定的。但好在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城市的环境治理也已经全面的展开了,西大河的水听说已经开始变得清澈了,我们也终于可以还子孙后代一个清澈的蓝天了。

当年一起玩耍的朋友和伙伴早已因时代的变迁而离散了,有的发了财当了大老板,有的在体制内升了官,更多的则是和我一般的泯然众人矣了。不知道他们是否和我一样在回忆着童年的点点滴滴,回忆那个天真无邪的纯真年代。童年便是人生画卷里最初的那一抹靓丽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化为岁月长河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