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04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诠释:孔子说,“侍奉君子有三种过失:还没轮到你讲的时候你就讲,这就称之为急躁,轮到你讲了你又不讲,这就称之为隐瞒,没有看别人的脸色而说话,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孔子说,“君子要警惕三种东西: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确定,需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刚强,需要戒争斗;到老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需要戒贪得无厌!”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需要害怕和敬畏的东西: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所以不害怕,对地位高的人不尊敬,轻慢圣人的话。”
切己体察:这一篇孔子用排比的方式讲了侍奉别人的第二人称,以及作为主角的第一人称时,我们应该警惕、小心和担忧的事情。总共有9件事儿,我们一件一件来看,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1件事是,没轮到你发言的时候就插嘴,我们日常工作中,不注意倾听就是这种类型,别人还没说完我就说话,或者是别人说的时候我根本没听,回答的问题也并不能够接续他刚才的发言,只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被尊敬,而且会觉得我们这个人很冒失。第2件事是要你说话又不说,很多单位开会征求意见时,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意见,等到让大家发言时,大家又闭口不言,回头背地里却有叽叽歪歪。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印象,在单位开会时轮到大家发言时,经常会议桌面上会安静那么几秒钟,直到等到有人说“那我先来说两句吧”以打破这种平静。第3件事是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说话,这种情况常见于自说自话的人。我们在沟通中经常讲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意思并不是让我们睁眼说瞎话,而是要我们能够揣度别人的意思,具备同理心和移情的能力。如果领导都感到有难色了,你继续说只会让别人更加困扰。
第4件事是,年少时需要戒女色。年轻人性欲旺盛,容易伤身体。第5件是戒争斗,成年人开车时,总是喜欢跟别人斗气,超车和变道,最终变成了怒路症。生气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我膨胀,觉得自己了不起。第6件事儿是贪得无厌,有所成就的人容易患得患失。其实,456三件事放在一起,贯穿了人生的整个阶段,而并不是说这三件事分别是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发生的。有的人,一辈子又好色,又好斗,又贪得无厌。反思自己,我可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得警醒。
第7件事是,敬畏天命,很多人天不怕地不怕,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决心,这对于做事的坚持固然是好事儿,但是一个不懂得顺势而为的人,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认清形势很重要,形式就是天命。第8件事是敬畏地位高的人,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别人地位高,不一定都是富二代也不一定都是通过什么龌龊手段得来的,要相信别人背后的努力,而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没有成就前还不懂得尊敬的人,估计未来也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第9件事是谨慎的对待,圣人说的话。我经常把领导说的话记下来,回来不停的反刍,因为和领导汇报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所以要珍惜每一次领导给的意见和建议。
文言拾遗:侍于君子有三愆--“衍”指的是过失。
狎大人--“狎”指的是亲昵而不庄重。
侮圣人之言--“侮”指的是轻慢,怠慢,如民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