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大学攻略:告诉你真相我的大学

专业课听不懂怎么办

2016-09-13  本文已影响1385人  淡漠的疏离

我在西三时区的大清早收到了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一个小妹妹的微信,小妹妹表示她很焦虑,因为她的大学开学第一课不是常见的基础课,而是一门专业课,并且她一点都没有听懂。

这种感受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有过,仿佛一个人刚踏上了新大陆,导航却失灵了。

不要说是刚从机械地刷题的高三解放出来的大一新生,很多已经深入学习了两年学科基础的大学生到大三遇到专业课还是一头雾水。

多说无益,遇到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

我也不是什么神人学霸,只是作为一个体验者将自己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供小妹妹参考参考。


1.请教老师

大一的时候,课前课后总喜欢跟同学聊天或者玩手机游戏,因此浪费了很多时光,其实这些零碎的时间正是让大脑进入状态的大好时机。即使自己当时没有问题,也可以听听其他同学与教授的对话,因为大家的问题往往具有相通性。如果学霸恰好在此时问老师问题,那不管怎样都要凑上去,因为以学霸敏锐的直觉,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就是考点。

大部分教授都有自己的office hour,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带着各种工具向老师请教,如果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可以查查老师的办公室和课程表,一般来说,那个上午或下午老师如果来学校上课的话,他上完课会继续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者修改课件,找到他的概率就极大。

在大学里,积极和老师沟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比如老师正好在带一项比赛或者手上有几个科研项目,你引起老师的注意就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时候一个科研项目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能与学长学姐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善于学习的同学甚至可能通过一个小科研写出一篇论文。


2.关于看书

看书是个好习惯,看课本却不尽然。

大本分课本都是良心之作,但有些课本只是某个教授在评职称时候的规定动作而已。

我在本科的时候,就亲耳听过某位教授说自己编的某本课本不要看。

有的时候教授说看他的讲义和资料就可以学好某门课,可能就是暗示你真的没哟看课本的必要,可能课本就是章节混乱,课后习题漏洞百出,

我曾经自学微观经济学,误选了一本不太好的教材,开篇便是大段大段无关的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政治理论,我用来消化这些政治理论的时间远远超过学习建立经济学模型的时间,给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并且看到后面的经济学模型里面,常常有些远离生活的例子,比如分析某种美洲特产的水果。

直到,我偶然看到了Michael Parkin的微观经济学第十版,我才恍然大悟。之前自己误选的国内教材里面的例子实际上是直接翻译了美国的教材,而编者并没有把例子中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换成更贴近中国人生活的物品。编者所做的只是放弃了叙述性的文字,把它们改成了更符合国情更有利于审查通过的马克思主义而已。

而反观Parkin教授的课本,没有用任何宏大的政治理论开篇,只是选取了部分贴近生活的例子,还给出了美国当年最新的失业数据,通过大量真实的数据,即使非常抽象的理论也变得很容易理解。

不得不说,选课本就像是遇到某个人开展一段关系,如果遇人不淑,那就请果断。

总的来说,选择某个专业的牛校出版社牛人编写的课本或者国家“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之类的课本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学有余力的可以下载一个Amazon阅读器或者买一个kindle,购买世界名校的电子课本。


3.请教同学

同学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班里的学霸,可以是直系的学长,甚至可以是不同专业的人。

最常见的方法当然是约个固定的时间直奔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监督,还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当然也不排除学着学着可以收获一份爱情。

我有一个同学用上自习的方式来社交,她每周都会跟不同的人上自习,最终保研成功还交了不少朋友。

这其中要注意的就是请教学长,有的学长可能会跟你说某门课很水的,最后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对于这样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力,第一,要核实情况,如果这门课的老师发生了变化,或者这门课遇上了改革或者审查,学长说的美好愿景就不成立了;第二,学长可能是个非常聪明非常高效的人,如果你恰好也是,那么选择突击就可以,如果自己是慢热型,那这种突击可能是跟自己在开玩笑了。


4.关于自学

这是大多数人最喜欢的方法。

个人收获比较大的是看Cousera, 一流大学免费在线课程平台。附链接:

www.coursera.org/

我个人看的时候会关掉字幕,锻炼听力。

Cousera 在线课程平台

最后给出一点思考问题的tips:

我们的大脑有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很久都没有答案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放一放。可能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道数学题思考很久解不出来,突然被老师叫去擦个黑板,擦完就想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大脑往往在逻辑思维的区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是直线的。

而当我们放一放的时候,大脑进行了修整,悄悄地从逻辑思维区域转换到发散思维的区域,思维变成了毛线球一般的随意碰撞。

而对于非常困难的问题,恰恰就是要将这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得到正解。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知道如何调用自己的大脑。

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追寻自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