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欠孩子一场死亡教育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安卷书学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不知如何回答,或者直接避而不谈,我们担心孩子了解了死亡的真相后会害怕、恐惧、难以接受。

回避死亡不仅仅是当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从古至今,我们都在避谈「死亡」。

孔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

很多孩子正是因为缺乏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误入歧途伤人伤己,引发一些列悲剧。

之前轰动世界的「蓝鲸」死亡游戏,参与者大多是10~14岁的孩子,他们进入游戏后接受各种「洗脑」挑战,自伤自残,最后自杀,在全世界引发几百名青少年「争相」自杀。

有数据显示,自杀已经成为了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

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的取样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如果这些孩子在遭遇到挫折、迷茫、绝望,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冲动时,脑中能够闪现出一丝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那么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们愿倾尽所有去教育孩子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去爱,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教孩子认识生死。

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白岩松曾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当身边有老人去世,孩子忽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向我们求问何为死亡时,通常我们给出的答案都模棱两可,这些回答并不能帮助孩子认知死亡,甚至可能还会误导孩子。

在我小时候,父母通过将我与死亡隔离的方式来保护我,希望我可以免受死亡的打击。

爷爷去世前,父母带着我去看望他,爷爷躺在床上,双腿缓慢地做着蹬车的动作,我还笑着问:

「爷爷,你在锻炼啊?」

我并不知道,那一面竟是我和爷爷的诀别。

当后来我得知爷爷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年幼的我除了哀伤之外,也感到非常「生气」。

为什么不告诉我爷爷已经病重!为什么爷爷会死?

没能陪爷爷走完最后一程也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这种将孩子与死亡隔离的保护方式本身无所谓对错,真正使我的心灵受到伤害的原因是死亡教育的缺失。

在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中,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去世了,但因为还有件事情没完成,所以他变成了幽灵四处游荡。

为了帮爷爷想起那件重要的事,艾斯本和爷爷一起想起曾经的快乐回忆,去游乐场、扮鬼脸、钓鱼……最后爷爷发现,原来他是忘了和艾斯本说再见。

当爷爷说完再见,便安静地消失了,而艾斯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正确地认知死亡,明白了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就如同花开花落,时间到了,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如果生活在现世的亲人将他们遗忘了,他们才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并不是尽头,遗忘才是。

虽然有些人看似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只要我们没有忘记那些曾经相伴的美好,那逝去的亲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们。

只有懂得了死亡的含义,

才会明白生的可贵;

只有清楚了生的可贵,

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