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生活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糟。
曾经读旧俄小说,不幸的人家多是如此场面:暴虐、酗酒的父亲,软弱、善于抱怨的母亲和一群争吵不休的孩子。尽管彼此相爱,他们个个却像火药桶似的一触即爆,口不择言,互相伤害。每个人都急不可耐地表达诉求,渴望理解,但无人关心他人,只顾自说自话,于是大家在疯狂、愤怒、沮丧的情绪里扭曲呐喊,直至声嘶力竭,一副地狱景象。
以上是看《万箭穿心》想到的。这部由颜丙燕主演,改编自方方同名小说的电影被誉为“2012年华语电影最佳”、“五年来最好的国产片”,李银河、崔永元、崔健等人极力推荐。本片讲述的是武汉女人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生活的无奈、心酸和温暖。
李宝莉一家搬进丈夫单位分的新房,本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没想到拉开了悲剧的序幕,先是丈夫马学武有了外遇,李宝莉跟踪至旅馆捉奸并冲动报警,知道真相后马学武跳江自杀。为了维持生计,供儿子小宝上学,李宝莉毅然扛起生活重担,在市场上做起了女“扁担”帮人运货,风雨数载。可小宝长大成人金榜题名之时却要将李宝莉赶出家门,结尾,李宝莉搬着行李离开了这个房子。
有一种人生叫做“心强命不强”。李宝莉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为几十块钱能和搬家工人僵持半天,为一杯十八块的茶水差点和服务员吵起来,说她精明,也没讨着什么便宜;说她厉害,家里大小事务还要她亲力亲为。她只是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欢边干活边抱怨,结果活也干了还落下恶名。但是,李宝莉不知道,她这么嘴上不饶人,这么大包大揽的,事情偏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李宝莉的粗俗和强势对马学武来说是噩梦。马学武希望能和爱人谈诗论画,李宝莉是个连书都不翻的女人,他希望体体面面与世无争,李宝莉却让他不得安宁。李宝莉的唠叨让他无处可藏,马学武在这个家里处处感到压抑痛苦,连接老母亲同住的事情都做不了主,而和单位女同事周芬一起,他看到来自同一世界的尊重和欣赏,感到自信和快乐。
小宝眼中,爸爸聪明温柔,妈妈没文化粗鲁,他和爸爸奶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而妈妈只知道问:作业做完了没?以他的认知,李宝莉是坏人,爸爸奶奶是忍辱负重的可怜人。尤其是马学武自杀,小宝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了妈妈,他将爸爸的遗像悄悄放在李宝莉床上,小心保管爸爸的书籍,爸爸在他心里已经成了一个永远未知因此永远美好的图腾,给他忍受贫困生活,伺机复仇的力量。
观影途中,一直流泪,它能不断地击中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李宝莉的戾气、马学武的懦弱、小宝的无知,亲情的纠缠一次次让人痛得说不出话来,不过“万箭穿心”的局面不能归咎某人,这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有人说,爱不是彼此的凝视,而是朝同一个方向凝视。李宝莉一家是黄鹰抓了鹞子的脚,死扣在一起。
这个家庭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怨气。李宝莉和马学武不是一路人,李宝莉菜场卖菜姑娘出身,是性格火爆、不拘小节的江湖儿女,马学武是刚脱农的知识分子,阴柔敏感。李宝莉怨恨马学武没本事,对于那时的李宝莉来说,生活是一场战斗,只有风风火火你争我抢,所以她看不上马学武唯唯诺诺,她越是想用言语激起马学武的男子气概来,就越气急败坏,说话直戳痛处,唯恐他明白不了。
马学武怨恨李宝莉践踏了他的尊严,当他知道报警的是李宝莉时,万念俱灰,自杀前写的遗书里面,提到儿子,提到母亲,独独没有李宝莉的只字片语,这种无视,是他最后的反抗。
当小宝因没有爸爸、母亲是女“扁担”遭到同学孤立嘲笑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迁怒于李宝莉,所以他忽略了李宝莉所有的含辛茹苦,直接将她钉在耻辱柱上,是她,剥夺了他完整的童年,是她,让他抬不起头来,是她,让他成了一个孤僻自卑的人。
还有奶奶,对儿子的死耿耿于怀。她肯定会时常向小宝回忆起马学武,显得李宝莉更加不堪,当然她也能看到李宝莉的辛苦艰难,有点过意不去也快意着。
怨气是内心升腾的无名之火,表现为不服气、不满意、不知足,皆由自私心所引发,让人变得心胸狭隘,总感到别人处处与自己作对。怨气滞于胸,伤于身,使人终身生活在自暴自弃自悲孤闭的心境里。
比城墙还坚固的,是一个人的心防。马学武死后,李宝莉一滴眼泪都没掉,没有太多愧疚,只坚定了男人真靠不住的想法!小宝赶走李宝莉,远远看到她坐上了建建的车,更加巩固了奸夫淫妇的偏见。
执念让怨气丛生,怨气让人苦,放下即自在。两鬓斑白的李宝莉最终无奈放下执念,走入了另一种生活,摇下车窗的建建让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希望,而小宝,考上大学不等于幸福在望,他想得到幸福还需要许多心理建设。
电影《万箭穿心》又叫《风水》,风水轮流转,来的是鸿运还是厄运谁也猜不准。影片的优点是它给人展示了这么多苦难,却带着明朗的色调。那些对底层人民苦中作乐的细节和豪迈淳朴性格的刻画温情细腻。李宝莉从一个精打细算的小市民沦落为一个顽强乐观的贫民,表面上生活千疮百孔万箭穿心,却隐隐透着个人生命力的万丈光芒。
生活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