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后的这种反应则会暴露出自己的自私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杰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别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杰克:“没什么。”
珍妮:“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珍妮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再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令。这时,杰克也许会说:“珍妮,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摘抄自——《非暴力沟通》
感悟:
生活中多少次拒绝是源于我们感受到了“被命令”,那种感觉很是不爽,被压抑,被不体谅,埋怨对方自私的同时自己也不会心甘情愿付出,如果是朋友可能会选择拒绝,如果是恋人就会选择压抑,时间久了就会压抑,会觉得心累,像是以爱的名义被绑架了一样,如果不按照对方的套路出牌就是不爱甚至不够爱,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觉得自己牺牲很多。如果对方真的爱你,又怎会舍得你一直委屈?怎会看你不开心?说白了,还是自私,更看重自己的感受。
谁都在乎自己的感受这并没有错,但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应该先从自身找问题:
一,自己是否本自具足
二,吾日三省吾身
三,为什么把自己寄托于别人身上
1.千万不要天真的说是因为爱!这不叫爱,叫寄生虫。好的感情是你是一个完整的你,我是一个完整的我,加在一起会是一加一等于二三四五六……被抱大腿的人永远是走的最累的,他/她可以让你抱,也可以选择让别人抱,甚至她/他有两条腿不是吗?他/她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找一个并肩前行的。无疑,后者是能够走的最长久且最轻松自在的。
2.当你把自己寄托于别人的那一刻,也就赋予了别人伤害你的权利,同时更多的放弃了自己。爱不是两个器官相互碰撞,而是两个灵魂相互吸引!
四,换位思考
1.对方说“不”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真的有事?还是自己表达的意思让其误解等等?
2.锻炼好自己“同理心”的能力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所谓乌鸦站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却看不见自己黑。就像自己和自己下棋一样,试着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你做的还不如对方好呢。如果比他/她好,那就继续保持你的好,深造你的好,终究更好的会来与你匹配,何必在乎眼前的苟且呢?
五,心态
被对方拒绝以后,自己能否心态平和的接受?这取决于:期待值,人们习惯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值后就会表现出:失落,生气,埋怨……其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事情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调整好期望值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权。没必要天天舍己为人去营造一个老好人的IP。拒绝是一种勇气,更是“做自己”的个性体现。凡事换位思考,即便不如你意也不用不开心,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当你有能力的时候,自然能够吸引你想要的一切,反之,除了抱怨连篇体现自己的无能,其他一无是处。所以,能够接受别人说“不”,你将不再失落,试着去理解别人,你的心胸便如疆土般辽阔。不为小事而拘泥,远观大局,并不是压抑情绪,而是修炼自己的心态,培养逆商(注:提醒自己锻炼的机会又来了)。问自己:为什么要失落,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满足自己的需求重要?还是满足别人的需求重要?当你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故事脚本有问题的时候,是否愿意刻意练习,改变,调整,记录情绪日记?不愿意的话,你还继续去折磨别人吗?
吾日三省吾身,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