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思维模型

通过深度工作重新掌控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2017-10-28  本文已影响8人  宇曦日课

前两天我把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给看完了,我是一边看一边试了下,没想到我只用了两天中的几段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太不可思议了,一直以来我看书的速度都很慢,最近几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看完过哪本书,往往是这本翻翻,那本翻翻,在我的理解中,我看完一本书是需要至少一周时间的。于是再接再厉,我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两本书,基本都是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去看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我买kindle的意义了,为什么不用手机看书而是用kindle去看。

有关意志力的事实

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如同肌肉一样,会疲劳。意志力在使用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意志力是有限的,你身边有无数的事情都在吸引你的注意力,视频、微信、微博等等,这些东西对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

随时分心对我们大脑的弱化影响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目前注意力被分散的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并接受现实。

1、

为什么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起手机,去刷朋友圈、公众号、去看新收到的信息?一方面通过刷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网上、行业或者朋友圈的信息,这让我们有一种掌控感。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担心如果不刷就可能错过重要的信息,可能错过某些事情。这就导致这些工具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克利福德·纳斯(Clifford Nass)的研究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 5 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纳斯研究所说的“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

低效的多任务处理

1、

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务。他们无法维持一个关于工作的记忆。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分散的。他们会启用更多的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他们基本上就是心智残疾的。

2、

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这是一个零和博弈。因为投资于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将带来更多实质的回报,将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低影响力活动,得到的整体益处就会越少。

3、

我们都知道2/8法则,在许多情境中,80% 的已知效果源自 20% 的可能原因。所以找出你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然后通过长时间不被打断的工作优先处理好它,而不是这个做一些,哪个也做一些。

4、

我们无法长时间的保持高度专注,所以把自己的时间进行分割,在每个集中的时段内发起“罗斯福冲锋”,就是用极度的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这样不光可以创造更好的成果,还可以节省时间。

习惯造就伟大

记者曼森·卡里用了 5 年的时间编录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习惯,他总结了这种系统化倾向: 有一种很普遍的认识,认为艺术家的工作靠的是灵感——不知从何而来的创意魔法让你灵机一动,灵光一闪,才思泉涌……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使大家明白,等待灵感来袭是非常非常糟糕的计划。事实上,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或许就是,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忽略灵感。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重新掌控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深度工作恢复了生命中一些沉静的东西,其主导的力量是严肃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

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往往很简单,但是真正引领公司上行的反而是确定了战略之后该如何实施战略。具体上深度工作上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 原则》的作者所说的:“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这句话阐述的意思是,执行需要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这样简化选择,有助于组织和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原则 2:抓住引领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在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对于专注于深度工作的个人而言,确定相应的引领性指标非常容易: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上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原则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计分的时候,人们的表现会很不同。所以一个公开的地方记录、跟踪你的引领性指标非常重要。

原则 4:定期问责

推荐每周回顾的习惯,在每周回顾的过程中你可以指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完工仪式

我推荐一种更实际但也同样有很好启发性的方法: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在第二天早晨到来之前,屏蔽掉对工作问题的担忧——晚饭后不要查电子邮件,不要回顾白天的对话,也不要筹划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挑战;

与工作相关的思考。如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就加一下班,但是一旦屏蔽工作之后,大脑就必须放松。

打开任务列表之后,我会迅速浏览每一个清单中的每一项任务,然后再查看一下日程表上之后几天的安排。这两个举动确保我不会忘记任何紧急的事情、重要的截止日期或是即将到来的预约。仪式的最后,我会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第二天的大概计划。一旦计划制定完成,我会说:“停工完成”,我一天的工作思考时间就结束了。

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这种效应是根据 20 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布卢马·蔡加尼克(Bluma Zeigarnik)的实验而命名的,描述了未完成的任务主导我们注意力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未完成的事情会在我们大脑中不断消耗我们的注意力。

为某一项目标制定一个特定的计划或许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还可以解放认知资源,用于其他的追求上。

前文中介绍的完工仪式正是利用了这种策略去抵抗蔡加尼克效应。这样做并不是强迫你为任务列表中的每一项任务都制定一个计划,但确实要求你注意到列表中的每一项任务,然后在制定第二天计划的时候回顾所有这些任务。这种仪式确保了所有任务都不会被忘记:每一项任务都会在当天得到回顾,并在恰当的时间得到解决。换言之,你的头脑从每时每刻都要追踪这些工作的职责中解放出来——你的完工仪式接过了大脑的责任。

一些建议

1、

早晨学习,在正式的工作开始之前深度工作两个小时是一个非常爽的体验。

2、

在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少用手机来打发,只要是十分钟以上的时间最好是打开你的kindle去读书。

3、

手机有新的信息进来的时候,如果你正在深度工作或者阅读,可以暂时不要理会,停一段时间再去查看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

4、

如果在你全部的清醒时间,都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浏览几个小时网页,那么在一天结束时,你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

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我们是需要刻意……做一些能够保持幸福感的事情,比如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远比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强大。

脱离思想不集中的大众,加入那些能集中精力的少数人群,我认为这是一个能让你脱胎换骨的转变。

你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习惯。

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的话:“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文中所有引用均来自《深度工作》作者: [美] 卡尔·纽波特

公众号:构建多元思维模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