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68/100安慰别人是一件最蠢的事
2020-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理财师知略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你真的会安慰别人吗?
有一次,我们家小朋友考试考得不理想,他对我们说:“我真是太笨了!”
结果我和他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不,你很聪明的,你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聪明的基因,你是最聪明的男孩。”
我们都以为这是在正向鼓励孩子,让他对自己有信心,殊不知那样说只是在表达我们的观点而已,并没有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受。
当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处于痛苦或难过的时候,我们常常急于提出我们的建议、安慰或者表示我们的态度,来表达我们对他的关心、以及对彼此关系的重视。
但是当我们急于表达安慰的时候,恰恰忽略了倾听对方的感受。当一个人向你表述痛苦的时候,他其实是想要别人了解他当时的处境,这时候做一个倾听者更合适,如果他听到一堆的安慰或者建议,很有可能并不是他想要的。
比如刚才我们家小朋友的例子,他只是希望我们留意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情,也许当时我这样问他:“你对于这次的考试成绩感到不满意,是吗?”也许他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当我们能够体会对方的感受的时候,对方就会感觉自己被听到了,被看见了,被理解了,这就我们需要全心全意的倾听,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有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感受或处境,这些行为大部分是:应该、否定、安慰、同情,以及谈论自己的事,比如说: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当初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询问: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句话我经常说
谈自己: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
以上这些行为你有没有中枪?
当你真的想要去安慰别人的时候,说上面的话基本上无法起到安慰的作用。
一个人处于痛苦当中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被听到,被理解。
如果试图分析问题,那就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在非暴力沟通中,全心全意的倾听,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的感受,要知道:“我理解你”和“我同情你”这两种行为,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讲话还要考虑这么多,累不累呀?看我之前写的文章:《你是成长性思维还是固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