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人生如梦幻泡影,但我们仨没有虚度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6人  莫比乌斯之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烷基八氮(来自豆瓣)

感谢杨绛写的《我们仨》,它让我相信,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真正的幸福存在。她说:“人生如梦幻泡影,但我却觉得这一生并不空虚,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这本书最初的设想是钱钟书、杨绛和钱瑗每人写一部分,从三者的视角来写,最后合为一体。如果真是三人合写一本书的话,那么它一定会更加精彩完美。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在书的第一章就用梦的形式写出生离死别。这结局有些心碎,可是恰恰是所有故事的结局呀。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女儿丈夫先离她而去,独留她一人。她提笔蘸墨,把共同生活的岁月记录下来。这是属于杨绛的回忆,也是属于他们仨的再聚首。

杨绛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一个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一个聪明伶俐的好女儿,还能追求自己真正的爱好,何其幸也。要知道有些人穷其一生,也是一无所获呀。

书里最甜蜜的一段,就是他们在英国牛津留学的日子,这段描写告诉我神仙眷侣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远渡重洋去国外留学的时候,也才二十多岁,并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杨绛说钟书是“拙手笨脚”的,所以大部分的家务都由她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杨绛逐渐成长起来,不仅厨艺大幅度提高,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钱钟书直夸杨绛是贤妻,心疼她每日操劳,还特写诗一首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穀方”。当然只作诗只是作诗而已,神仙煮白石多没趣,他是不羡慕的。

那么钱钟书行动上表达爱意的呢?他会亲自为妻子做早餐:煮蛋,烤面包,热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还配上黄油、果酱、蜂蜜,直接端到杨绛的床前(看到这里我真是觉得这也太甜了吧,钱钟书做的早餐,几人能吃到?)。

杨绛怀孕后,锺书很早就陪她去医院定单人病房,并请女院长介绍最好的专家大夫。杨绛生产期间,钱钟书来来回回走了七趟去看她。杨绛担心他太累,让他回去休息。他们时时刻刻都是在对彼此着想。回家之后,钱钟书亲自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豆瓣意外出现)。杨绛喝汤的时候想:“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在异国他乡,他们相依为命,真的做到了相互照顾,相互关爱。所以爱意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到行动才行哦!

看书的过程中,我也跟着两位神仙眷侣,学习点生活情趣。从吃饭方面,就能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他们买了猪肉,用雪利酒当黄酒使用,用文火炖肉,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后来他们开始尝试各种菜式,一法通,万法通(聪明人连做菜都学得快)。书里还有很多趣事,比如”不识扁豆专吃壳”,还有“剪虾痛得直抽抽”这类的小事,被杨绛写出来都充满了趣味,让我看了捧腹大笑。

除此之外,闲暇时间他们经常“出门探险”。他们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陌生国度也充满勇气,敢于寻找美,发现美。他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在散步的时候,看到各区不同类型的房子,会猜想住着什么样的人家。看到闹市人流中的各等人,能猜测各人的身份,还要配合书上读到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探险”,他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也为后来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他们俩还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书。钱钟书是牛津的正式学生,而杨绛是能以旁听生的身份陪同。她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是为自己定下课程表,在图书管里一本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她说:“在牛津的一学年,是我平生最轻松快乐的一年,也是最用功读书的一年。”而且两个大神还喜欢彼此教学,比如钟书想教杨绛写诗,杨绛教钱钟书学折纸钉线(太甜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确认杨绛是个独立的女性。她和丈夫一样优秀,而不是攀附在他的身上。有一次钱钟书被派去做“世界青年大会”的代表,杨绛也刚好当“世界青年大会”的共产党代表。她和钱钟书一起去瑞士,她说:“有我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看到这里我明白,她和钱钟书的相遇,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碰撞,她不依靠另一半获得荣光。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她是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只是她的其中一个称号。

如此优秀的两个人相遇,生活想不精彩有趣都不行。虽然生活实苦,但是我还是想尝尝这世间的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