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往事成烟,回忆里那个人不变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作为一个被手机腐蚀了的人类,好容易终于在今年初看完了
看这本书前,听过局座说的阿富汗战争,对于那段历史谈不上多了解,但知道了一点背景相关还是对理解这本书有了更好的体会,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有着各自的生活和经历,多视角才能更加清晰给读者感受到这个故事的内容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一直以阿米尔的视线追逐着哈桑的身影。儿时恶作剧心态一边逗弄哈桑,一边猜想他会不会发现,享受着哈桑对自己忠诚和保护,又为父亲对哈桑的夸奖而感到嫉妒。
对于这种朋友间的小心思,还是很有代入感的,从小听着父母夸着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候也会一个人偷偷发呆想着自己还有一二三四样的优点吧,没有那么差吧,有时候也会偷偷躲着想自己一二三四个缺点,觉得自己是真的无药可救了哭着直到睡着
哈桑的身份比起朋友,也许更低,孩童的世界也熏染上大人们的阶级,即使这份阶级在自己家里没有多强烈,但周遭的邻居,欺负人的坏孩子都会在言语间形成这样的阶级氛围,哈桑不是朋友的身份呢。
即使长大后知道自己与父亲同样承担着谎言的罪恶感,苟且的离乡背井,那个记忆中的人也不曾忘记过。回到阿富汗,家乡的样子已经面目全非,荣耀骄傲一点一滴的回忆都已经是满目疮痍,战争的代价怎么描述才好?语言都很单薄,但是即使是单薄的语言,作者的笔下还是写出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场面。
我只有一个感受,今天的我很幸福
作为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太过黑暗的事件都不曾亲历的人,对于这种共情也许不强烈, 但是看着这一行行的文字,用想象力就能感受到痛,那种通过暴力血腥的场面来给一般民众洗脑的权利太过残酷。
“我”要找到哈桑的孩子,要带他活下去,这是回来的唯一目的
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曾经的聆听人,要继续说下去的话。
有的人生来就是天使,即使是在沼泽
有的人生来就是恶魔,不论是否鲜花簇拥
阿米尔的风筝在哈桑手里,一直在,小时候的风筝大赛,一直追一直追,但是哈桑永远知道风筝在哪
所以现在,阿米尔要哈桑的孩子看到那个风筝
那是哈桑的真诚和善良,聪明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