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块钱的民宿告诉我:最牛逼的地方,都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01
前阵子临公子出了一趟差。行程匆忙,我随手搜索了下发现办事地点附近没什么酒店,于是定了离它最近的民宿。
挺实惠,200多块。
看介绍,那家民宿去年底新开,网站照片上房间风格清新简洁,虽然没什么评论,不过想着这半年酒店民宿都没啥生意,也正常。加上是新店,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第二天到了一看,哇塞,果然不错。房间宽敞明亮,性价比高到飞起!
房间看过去还不错吧~没想到,才10分钟后我就发觉不对劲儿了。
先是开空调时怎么都开不了。电话问了下老板:“中央空调还没开呢,你风扇开大些吧。”而那天当地气温33°。行吧,那就开风扇。
接着烧水时,看到断掉的水龙头放在桌面上,行吧,我去洗手间倒水,结果烧水壶太高,楞是放不进水龙头下。
再是喝水时,翻遍了大大小小十来个抽屉,没看到水杯。又打电话问老板,老板说,哦,杯子之前被客人摔碎了,你用刷牙的杯子吧。
找杯子过程中,又看到柜子里放了许多杂物,乱七八糟的电线、破旧的塑料桶、桶里还有几条酒店用的毛巾、瓶底漏了的洗洁精……行吧,眼不见为净,明天办完事马上就走了,忍忍吧。
结果,到了睡觉时,最头疼的事情出现了。
液体蚊香居然用完了,也没有备用。房间内没空调闷热得很,各种小飞虫在夜间格外欢快,我带的驱蚊水可能没见过这么high的架势,没办法抵挡住虫子们过年般的进攻热情,没多久我就被咬得满身包。
凌晨两点多,我只能跑出门找便利店买蚊香。
回来3点多,一番折腾,我终于昏昏沉沉地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5点多,因为开着窗通风没拉窗帘,我又被迫迎接耀眼的朝阳……
我边吃早餐边困到恍惚,默默叹气:
果然呐,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表面展示出的样貌,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表面好看,其实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比如照着别人的照片装修房间、买类似的软装,但一到真刀真枪地让顾客体验,立马现出原形。
骨子里粗制滥造,根本撑不起华丽的皮相。
02
我本职是产品经理,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设计产品有什么难?随便找个竞品模仿下不就可以了?”
确实,有些产品看过去很类似,尤其是页面。抄些元素和风格,马上看起来就有模有样。
但,最难模仿的是什么?
每个功能之间的逻辑关联。
从使用功能倒推出完整的业务流程和关联性,再拆解到代码层面,并非易事。加上随着用户数增加,对代码性能的要求、对IT负载底层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功能之战”,本质是“技术之战”,它们逐渐拉开了两个同类型产品的差距。
所以你发现没,最难模仿的,都是一些深入使用后的隐藏细节。
·一辆车,外观酷炫是可以加分,但最看重的是性能与质量;
·一道菜,品相好看的确容易吸引人,但最关键的是味道与口感;
·一个人,一开始你可能被外貌吸引,但随着接触深入,性格魅力慢慢占据上风。
乔布斯小时候,与养父一家住在山景城。给家里的院子搭建栅栏时,父亲说,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看不到。
这种想法,可以说影响了乔布斯的一生。
设计苹果电脑时,他会仔细检查内部电路板布局。他否决最初设计,只是由于线路不够直。一位新手工程师曾解释:“只要机器运转起来就行,没人会去看电路板啊。”
乔布斯的回答是:“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
从Mac到iPad,乔布斯不仅狠抓硬件,同时一直坚持端到端的软硬件结合,与谷歌与微软的软件开放策略热火朝天地竞争了几十年。
魔鬼藏在细节里。
这年头,“硬件好”往往是标配,真正打动人的,是不易觉察却又无处不在“软件”。
03
一个人,一个团队,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一定是那些他人看不见的地方。
所有可速成的事物,都是表象和肤浅的代名词。唯有持续积累,反复打磨,在时间的淬炼下方能铸成高含金量的东西。
我知道的一位全职作者,每天保持至少4小时阅读输入,他在转行做自媒体之前,已经在报社工作多年,从扎实的行文功底中确实可见一斑。
那些所谓的“成功速成法”,在天赋和运气加持的背后,绝对少不了长期训练的支撑;那些宣称短期就能达到高手水准的,你留意下,绝对只是皮毛,或是连皮毛都算不上。
在现实生活中,先别说成功,任何一项拿得出手的专业能力,都是建立在无数琐碎的细节、日日夜夜的积累上。
就像郭德纲所说:“你可能是那一夜认识我的,可我绝不是一夜成名。”
日剧《东京大饭店》里,尾花和伦子耗费无数心血研发新菜品,被人把菜谱拿给竞争对手。
对手100%照着做,结果端上的菜品连自己餐厅成员吃了都直摇头。
尾花得知后笑着说,你还真是小看了料理。我们死命构思出来的菜品,怎么可能被轻易模仿呢?一流主厨,从来不介意公开菜谱。
每一条鱼,都要根据它的状态调整做法,干燥时间,烤炉温度,都要随当天的气温和湿度改变。
而这,取决于厨师的判断+经验。
它们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牛X的人,说白了,只是把时间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像天鹅只会给人展现浮游水面的轻盈美好,不会让你看到脚下的奋力划水。
04
有读者曾问我,临公子,我从事运营工作,每天做的事琐碎又散乱,很没成就感,是不是可以转行了?
实际上,你不妨多问自己几个细节问题,就会逐渐看清本质。
你有考虑过每件任务背后的目的吗?
你有考虑过你的工作为公司带来哪些价值吗?
你有考虑过除了手头的事情,还能做哪些事为公司带来效益吗?
……
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里,往往藏着破局之道。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早年在石油公司上班, 每天工作极其无聊——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没几天他就厌烦得不行,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就想,行吧,那就先安心工作。
有一次他留意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39滴。
“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经过研究,他发明出“38滴型焊接机”。
节约的这“1滴”焊接剂,为公司每年带来5亿美元的新利润。
我们多数人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日复一日,似乎做着永远差不多的事情,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你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然而偶尔想起总觉得食之无味。
99%的工作都是平凡的。
开旅馆是平凡的,做餐饮是平凡的,敲代码是平凡的,做销售是平凡的,但无论哪个职业,总有那顶尖的10%。
他们厉害在什么地方?
说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或许是:愿意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一点点地用心,一寸寸地用力。
而大部分人做不到,无非是对琐碎细节的轻忽怠慢,这个不重要,那个无所谓,最后对自我要求越来越低,成为面目模糊的路人甲。
所谓不平凡,其实不过是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些,再好些,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