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56]不要做好人,我想做自己
**引言**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一个人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往往不是因为过度悲伤,而恰恰是拒绝了悲伤。哭出来的是悲伤,哭不出来的便成了抑郁。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时刻都欢喜的,那不是人,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伪装的魔鬼。
人的情绪无论好坏,都需要表达出来,快乐情绪表达出来,不仅自己愉悦,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
但是,悲伤情绪,如果担心表达出来,有碍形象,或怕连累了亲近之人,而不表达,将悲伤抑制在身体里,不仅会造成身体伤害,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就是不被承认、不被接纳的情绪,以各种异样的形式,伺机地、不时地“冒出来”。

**不自觉地反向**
有些人,内心里认定“我是个loser”,但又不愿意承认,于是有很多的奇怪行为表现,譬如不愿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身边的人一般较自己明显的差;又如,会把一些好的机会,有意地破坏和弄糟。
曾有个同事L,自从屌丝这个词流行起来后,他常常挂在嘴边,“我是个屌丝”,“作为屌丝,blabla”……一开始以为,他是自嘲,但多次后,发现他是坚信自己就是“屌丝”,很多东西注定了,不可能变好了。明明才30出头,总说自己老了,而且语言里透露一种社会待他不公,他不接受又无法抗拒。
因为这个,他错过一个好机会。
前几个月,领导让他去参加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去之前我们几个同事就讨论了一下,分析领导应该是有意让他负责即将开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可是,培训前一天,他突然发烧,但还是坚持去参加了培训。回来后,关于培训成果汇报,看得出没有走心。关于那个项目,也表现的无意负责。最后,领导只是让他做了副手。
在没有接触精神分析的相关知识前,我以为他只是低调,担心露出刻意之迹。现实是他不相信领导会重视自己,不相信领导给机会栽培自己。他不能直接地表达这个念头,但培训前的生病、汇报的不走心、对机会的不在乎,都是在间接地表达念头。
后来,聊到这事,他说他主要担心做不好,胜任不了负责人的职责。这是典型的事后慰藉。做不好与不想做,或者不敢做,是两码事。
**不自觉地幻想**
我们的内心是需要优越感的,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优越感的机会比较少,或者内心比较匮乏优越感时,我们就会不停打心理战术。
现实里无法获得的心理需求,就转向幻想中去寻求满足。
有一个比较熟的朋友A,他爷爷有个养子,爷爷待养子胜过亲生儿子。这个养子人比较机灵,有想法又敢闯,后来他做生意,很成功。但是自爷爷去世后,那个养子就再没回来过,对兄弟和侄子不问不帮,少不了背后被人议论是非,什么忘恩负义、白眼狼等等。
A很小的时候见过他,但印象不深。在成长过程中,A对那个人的认知更多是来自长辈、邻里街坊的议论,于是对那个人的印象非常差。他跟我说,他时常会做梦,梦到自己狠狠地批评、痛骂那个人,很是痛快,有时还和他撕打在一起;或者梦境里那个人后来败落了,回到家乡,但被人唾弃。
A与那个养子无恩无德、无仇无恨,他是没有资格从道德上抨击人家的。他时常梦到那人生意失败,落破返乡,实际上是不能接受一个广被议论的违反孝义道德的人竟然拥有世俗的物质成功,只能在梦里去演绎他认为的“应该样子”。
后来,A说他意识到,他有很强的道德感,不能接受自己竟有这样的想法。慢慢地,当他接受自己这“坏”的一面,类似的梦就不再出现了。
**结语**
不管是好是坏,首先承认它们都是“我”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不容忽视。
L,如果他能够接受内心认定的屌丝,进而观察这个“认定”后自己的行为举止,再看看自己能否接受由它带来的表现和结果,最后反过来再去看待这个认知。
A,多年来一些梦境的困扰,原来是压抑自己的“恶念”,于是只能在梦里寻得满足。另外,也是把一个无关的人作为自己“混的不好”的根源,如果那个人以帮助自己来“报答”爷爷,可能自己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些念头都是“人之常情”,会这样想,并没有罪过,也不是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