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随笔
第12课《古诗三首》有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一首《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是诗的前两句,突出一个“悲”字。“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是说,本来我就知道人死后所有的事情都就了无牵挂了。“但”字意思一转,指出虽然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是唯有一件事情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不见九州同”。是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后两句由悲愤转为激昂,“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孩子们课外积累过陆游的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主席反其意写下另一首《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文章》中写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其它比较熟悉的陆游的诗有《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杭州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临安指杭州。刀郎去年创作的《花妖》词里有这样的句子:君主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其中钱塘、临安都是指杭州。这首诗首句“山”“楼”叠用,展现出一副优美的自然风光:层层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阁,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美好的感受。第二句意思转折,这样的青山绿水中,南宋官员沉迷其中,不思收复故土,诗人不由心生愤怒,大声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和暖春风,也指当时官员们流行的淫靡之风;“游人”这里不是指一般观光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汴州”指北宋都城,现在的河南开封。那里人口众多,商业繁华,但是后来被金兵占领。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上称作南宋。这首诗讽刺的是南宋权贵们忘了自己的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林升还写过词《长相思》: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本课是其中一首。大意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要依仗风流激荡的社会变革来实现,现在人们寂然无声一片死气腾腾的景象实在令人痛彻心扉。我虔诚地祈求劝慰万能的老天,不拘一格,把更多的人才降临到人世间。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句,“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反动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前两句诗人期盼一场风雷激荡的改革,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广为传颂诵的名句。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另一首人们熟知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