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601人  妙行如涣
2018.7.5

每日悟经典6: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孟子千里迢迢去见梁惠王,感召其行仁政。但是梁惠王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开口第一句话就出言不敬,问孟子:老人家你不远千里来我们这,有什么利益可以带给我们吗?孟子就回答了这句千古流传、震慑人心的名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亦有仁义而已矣”,此话怎么听着就像阳明先生临终所说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或者又有点像陆九渊先生说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或者又联想起孟子说的另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些话大家都联合起来细细感受,能感受到什么?

    圣贤都是大彻大悟之人,是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源的人。而凡夫只是着于表象,看不到本质。“亦有仁义而已”,“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学苟知本”,“求其放心而已”,讲的都是本源。

     大学中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水有源、树有根、一切皆有来处。来处是本,万象是末。外求是末,内求是本。而本末之间便是因果相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天道无亲,常于善人。

     故欲求名利,若知其本、知其来处乃“仁义”,便悟透因果,契入到妙门,生化无穷。为何“仁义”便是“利”之本源。仁者,恻隐之心,心能恻隐,则能爱人。爱人者,则能利于人。能利人,则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可得天下。义者,羞恶之心。人恒有过,然能改者,皆赖心能知善知恶,且弃恶扬善,故义者,能使人昭然行于正路也。行于正路,则恶因永断。恶因即断,何来恶果。则能善始善终,远离苦厄,行于大道,寿禄不尽。        

      知此二者,则知仁义为本,逐利为末。仁义者,利不求自来;逐利者,失义则必失利。故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