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防线》:2008金融危机反思录,政府干预是否是救命稻草

2021-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自有我在

现在的金融体系已经和最初的金融系统完全不一样。最早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是一种募集资金的方式,银行业把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中在一起,更有利于从事大规模需要资金的各种建设活动。可以说没有银行这种金融机构就不会有我们整个现代社会。铁路建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不是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公司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集中所有的社会资金,只有在银行的推动下才能完成这一创举。

而现在的金融体系更多服务于消费金融,是一个靠着信用评价体系而形成的二级市场,是鼓励把未来的资金提前用来消费的金融模式。而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机构中所取得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被放出去以换取更多的利润。而为了刺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金融机构偏向于把更多的资金放出去而换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借贷行为,银行的资金有借贷才有利润。而大量资金借贷出去,如果借贷人的资质出现问题时,或者整个消费市场信心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严重风险。借贷方无法及时还上贷款,而出资方又急于兑换现金,金融机构的挤兑风潮就出现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问题就会被暴露无遗,甚至把金融机构推向倒闭的边缘。

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次贷就是把资金借给了缺少借款资质的那一部分人。而当他们出现大面积违约时,整个金融机构的崩盘就出现了。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就造成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在2008年,各国政府的救市行为成为其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大量资金的入市,缓解了各种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对于濒临倒闭的一些金融公司,政府进行了全面的托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波及面非常广,影响也足够深刻,但可以在其之后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恢复,政府的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主义的国家,政府的过多介入,到底是利还是弊?政府的救市行为是否涉嫌违法?未来再次碰到这种经济危机,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美国学者埃里克•波斯纳出版了专著《最后防线:金融危机与紧急救市的未来》,他以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为锚点,全面的回顾了这场金融危机的整个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并系统阐述了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政府的作为和对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救市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政府到底是金融危机的救命稻草还是会限制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的态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救市虽然短时间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留下来的问题也依然很多。而且是否会让金融机构产生错觉,因为有了这个最后的救命稻草,金融市场可以放心追求更高的利润,而不用注意风险。这就偏离了金融救市的初衷,也会造成金融市场更大范围的风险,救市行为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关键点也需要检讨。

在埃里克的这本书中,把政府救市作为一个单独的对于金融市场影响的因素提出并分析,给金融市场指出一个探讨的方向。金融已经对于我们的人类影响日益深远,在这庞大的体系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点都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理解,任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都值得推荐,更何况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真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因素,更值得探讨。

对于书中的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也可以有另外的理解。但了解书中的内容,了解看待问题的方法,对于了解金融市场,对于控制金融风险,无疑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